有个姓氏,让朱元璋恨之入骨,他下令让其世代为奴,其中有何原因

2024-01-13   彤陌红尘

原标题:有个姓氏,让朱元璋恨之入骨,他下令让其世代为奴,其中有何原因

朱元璋从草根逆袭为皇帝,这一路走来艰难重重。再加上他草根的身份,所以在称帝之后,非常重视百姓的休养生息,体恤民生,这才让大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而朱元璋是贫农出身,虽然后来做了皇帝,但他心里对商人确实存有一些恨意,可是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商人又是不可或缺的。

可朱元璋对于蒲姓商人却愤恨至极,甚至下旨让这个姓氏的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婢,那这个姓氏的商人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朱元璋如此生气呢?

朱元璋所恨的蒲姓商人是越南南部的阿拉伯人,后定居泉州。因泉州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海运港口,而蒲氏家族便在此地进行海口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在南宋末期,蒲氏家族的产业都由一名叫作蒲寿庚的人管理,而他靠着家族世代积累的人脉,再加上南宋朝廷的扶持,生意做得非常大。

当时元兵入侵大宋,南宋朝廷拼死抵抗,却还是节节败退。而蒲寿庚见此,则在私下培植自己的势力,并组建了一支军队。

蒲寿庚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南宋表态,蒲家会和朝廷共存亡。

作为泉州的富商,蒲家在当地原本就有一定的名望。再加上蒲寿庚率部打败了元军,当地百姓更是对蒲家尊敬有加。

并且当时南宋的局势并不乐观,在地方有这么一方势力绑住朝廷,他们自然也是乐意交好的。

南宋朝廷见他如此神勇,陆陆续续给了他许多的赏赐。他和朝廷攀上了关系后,便开始慢慢地控制泉州的海上贸易。

因为他与朝廷有了关系,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并且在泉州建立了庞大的海上贸易体系,垄断了泉州的香料贸易达30年之久,而蒲寿庚所积累的财富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1276年,元朝大军南下侵宋,南宋无力抵抗,为了让南宋朝廷能够延续下去,张世杰只能带着幼帝逃亡。

当时张世杰带着幼帝来找蒲寿庚,可蒲寿庚却对张世杰的求助无动于衷。张世杰很是气恼,于是便带着军队抢走了蒲寿庚的上千条货船,而船上的物资他也一并带走了。

蒲寿庚得知以后气愤不已,于是便对泉州定居的皇室宗亲以及一些南宋大臣挥下了刀,前前后后杀死了3000余人。

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当初和南宋搞好关系,也只是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待到元军来到泉州后,蒲寿庚不仅不抵抗,而且还向元军告密,告知他们南宋大军的隐藏地点。

元军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南宋的残部,轻而易举地将他们一网打尽,南宋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就这么被摧毁了。

元朝建立以后,蒲寿庚再次摆出了小人的姿态,极尽谄媚地讨好朝廷,甚至还拿出自己一大半的财富主动上交给了元朝廷,并在元朝廷中担任了要职。

可蒲寿庚没想到自己曾经对南宋所犯下的罪恶,却被朱元璋清算了。

朱元璋在得知蒲寿庚的所作所为之后,对其深恶痛疾,于是才下了这样的一道圣旨。

而朱元璋如此做,其实也有好几层深意。

一来是他确实痛恨这种不忠不义之人,蒲寿庚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才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他享受着朝廷的优待,却在国家危难之时,不仅不帮忙,还落井下石。这样没有国家大义的人,谁能不恨?

再者,朱元璋成立大明之后,一直宣扬歌颂忠烈之士,为的就是让大明朝臣多多向这些忠烈之士学习。

朱元璋对商人本就有着很大的成见,在他看来,天下就是因为多了这些奸商,老百姓的生活才会困苦不堪。

原本,朱元璋就对商人不感冒,在得知了蒲寿庚这个小人的所作所为后,更是恨得牙痒痒。

虽然从出身来说,蒲寿庚不算是汉人,但是他毕竟是靠着南宋朝廷的扶持,才能拥有财富,南宋朝廷对他来说,也算是恩人。可他却恩将仇报,做了南宋灭亡的推手,自然让朱元璋讨厌。

朱元璋认为商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在国家危难之时,更应该多出力,多扶持。可是很多商人却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对国家根本没有忠心。

若这样的商人在新朝成立以后,依然让他们掌握着资源,享受着上层人的优待,那他们不会吸取教训,等到国家危难之时,他们还会做出伤害国家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以此来震慑他们,就是希望他们可以改变一切向钱看的态度。而他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大明朝廷,也是为了老百姓。

一个人的思想,跟他的身份经历很有关系,朱元璋是贫农出身,底层老百姓的苦他都吃过,所以对百姓很有同理心。

在他眼里,商人都是奸诈阴险,毫无忠义可言的。但这样的想法还是很片面的,历史上也有许多爱国商人,比如西汉时期的卜式,为了支援国家攻打匈奴,捐出了自己的家产。所以爱不爱国不是身份问题,是思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