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号线一期车站封顶,19号线二期年内开通……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2023-03-22     成都地铁

原标题:27号线一期车站封顶,19号线二期年内开通……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放在实体经济上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成都认真落实交通强国战略

全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3月22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

专场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

轨道交通建设有哪些进展?

轨道出行又有哪些新亮点?

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01

S11线快开工了吗?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被列为成都市2023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当前,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等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及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10条线路、274公里在建里程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轨道交通线路 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完成掘进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27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封顶;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将在年内开通初期运营。另外, 市域铁路成都至德阳线(S11线 ) 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27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封顶

02

成都有多少轨道线路,未来规划怎样?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成都轨道集团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紧跟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从2005年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再到2020年底,累计13条线558公里高标准开通投运,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其中,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线7项目216公里,占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新增运营总里程的17.5%,创造了年度开通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行业纪录。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坚持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加快推进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申报工作。结合城市不同圈层、不同场景下轨道交通制式需求,系统研究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为主,以不同制式低运量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预计至“十四五末 ” ,成都轨道交通 运营 及 在建 里程将达到850公里以上。

18号线三期骡马市站顺利“见底”

03

成都轨道集团如何推动“四网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纵深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轨道集团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

通过协调推动多层次轨道融合发展,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铁路成眉线(S5线)、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可分别与成渝高铁、成贵高铁和成都外环铁路等重要线路便捷衔接,有力推进各层次轨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协同、绿色发展,优化提升都市圈轨道服务水平和乘客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资阳线建设现场

04

成都TOD示范效应如何呈现?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TOD综合开发,已在成都全域铺开,TOD营城模式有力彰显示范效应。按照规划,成都推进实施2035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695个站点和90个车辆基地的TOD综合开发。

5年来,成都TOD紧扣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智慧蓉城建设,科学确定片区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及形态色彩,将容积率向核心区转移,退让更多绿地和开敞空间,精心塑造大美城市形态。

双凤桥TOD

坚持对项目实施垂直立体、集约高效开发,实现地上地下、楼宇之间、轨道站点与TOD项目互联互通,落实“绿地率不低于35%、绿化率不低于40%”要求,构建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公园体系,有力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减碳效益;深度耦合公共交通与慢行绿道,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有效缓解都市出行拥堵、调节都市运转节奏和提升都市运行效率,切实契合公园社区自然共生、绿色低碳、立体开放、慢行优先四大特征;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抓手,统筹协调市民居住、物业服务、商业消费、社区治理等资源要素,有效搭建人本化、智慧化社区运营平台,大力营造便民利民、舒心交往的社区场景。

此外,为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成都轨道集团创新在TOD项目中优先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成都TOD项目于2021年全面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总体规划、产品研发和建设运营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在10余个TOD综合开发项目中,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过2万套,今年首批项目将陆续封顶,明年投入运营。“十四五”期间,TOD项目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

四川师大站TOD

05

如何促进公共交通提质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重构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成都轨道集团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推动成德眉资互联互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绿色交通体系。

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即40%轨道交通、10%常规公交、35%慢行系统和15%机动车;业内首创提出“运营前置、TOD前置、资源开发前置”的“三前置”管理理念,着力构建80公里/小时至160公里/小时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和市区30分钟轨道出行圈,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格局。

目前,成都558公里、13条轨道交通线路、373座车站每日高效服务城市绿色出行,成都地铁已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600万+”,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城市交通结构转型趋势总体向好,成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06

成都地铁有哪些文明出行新服务?

创新推进“智慧出行”模式。成都轨道集团创新搭建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首个集智慧安检、智慧票务、智慧测温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实现乘客进站的无感服务;在孵化园站打造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售票机、智慧边门五大系统;打造全景式服务性官方APP,可实现车辆位置查询、手机购票、人脸过闸、路径规划、信息查询、投诉建议、失物招领等全功能服务,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便利度

乘客全通道无接触式“戴口罩刷脸乘车”

全国首创“文明365”服务。成都轨道集团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与地铁运营服务标准深度融合,在国内行业首创“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服务颗粒度;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 保障各年龄层及特殊乘客便捷出行,设置无障碍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 改善乘客出行体验,上线“同站过街”“列车分区控温”等服务,并在6座车站投放 “医保自助服务终端机”; 让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等。

乘客使用地铁站内医保自助服务终端机

07

“地下空间 ” 有哪些新玩法?

坚持“通轨道就是通生活”,引领开创轨道生活场景,成都轨道集团立足全国轨道交通第一方阵的优势,构建更具活力、更有文化的轨道交通幸福通勤场景。聚焦地下空间开发,成都轨道集团打造成都首个TOD主题商业示范项目——“世纪城·上闲里”,持续推出鲜花机、饮水机等多种类自助设备和商业方舱。

“世纪城·上闲里”的鲜花机

构建幸福美好通勤路,最近,成都轨道集团 创新打造地铁传统文化沉浸式艺术空间,推出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引入“画游千里江山”等数字艺术展,并推出“江山如画号”主题列车。今年,“川师大·上闲里”运动空间还将面向公众开放,地铁空间里的自营连锁商超也将启动亮相, 蓉城市民的上班路、回家路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川师大·上闲里”运动空间效果图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以13条线路

373座车站、558公里的大线网运营

为2100多万蓉城市民

带来优质便捷的出行场景

也为成都迈步全国第3个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贡献积极的轨道力量

未来,聚焦建设践行

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围绕超大城市建设、聚焦职住平衡

成都轨道集团将大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让“人·轨道·生活”相融相通的

轨道生态圈面貌焕然一新

让市民乘客从“快出行”与“慢生活”中

品味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编辑 | 廖小川

校对︱木 木

责编︱皮 蛋

往期推荐

01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地铁站吗?

02

嘀!这是一趟来自宋代的地铁

03

转发提醒,请你务必留意这些站点!

点个“在看”,期待新线早日开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0a1b99e6f09143335471772c7c8d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