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童骗光奶奶5万元积蓄,网络游戏背锅?该担责的另有他因

2020-04-08     凝妈悟语

文|凝妈

“这不是养了一个孙子,是养了一只狼!”

四川成都的胡婆婆辛苦存下5万元,是自己和孙子的生活费还有孙子的学费。过年的时候,她就发现少了2万五千,因为疫情没有及时处理。胡婆婆的儿子又打了5000元过来,余额应该有3万多。4月3日,胡婆婆去银行查找那笔丢失的钱。一查不要紧,就剩200了。

原来,银行流水显示,有多笔网上消费,从几十到上千不等。原来是10岁的孙子闯的祸,都打游戏花掉了。孙子才10岁,上四年级,父母离异,父亲在广州打工,一直是祖孙两人生活在一起。

一次,孙子以学校要钱的名义,要求奶奶眨眼点头,进行人脸识别,把银行卡绑定到了自己的手机上,这2个月就用奶奶银行卡上的钱打游戏,一不小心就花了5万多。胡婆婆说这是养了一只狼。

孩子上网课打游戏充值,不是偶然事件

看到这样的信息是不是很熟悉?已经不止一次发生类似事件了,以前就有,现在更多。从今年开始上网课后,已经发生了多起。

3月7日,贵阳邵阿姨发现,13岁外孙上网课期间玩手机游戏,充值18万。

3月19日,南京市民周女士(化姓)12岁的儿子在家上网课期间,用她的手机打游戏,给游戏充值3万多元。

3月29日,开封市民朱女士反映,她家12岁孩子打王者荣耀,充值近两万元。

网络游戏可恨,背后原因更要深思

每次事情一出,网上就是对网络游戏的声讨声,家长着急忙慌地去找游戏服务商退钱,但是却不能让人引以为戒,相同的事情照样发生。

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媒体炒热之后,慢慢冷却下来,就不再有人关心了。我想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 照顾孩子的老人平时不上网,看不到这样的警告消息,不会有戒备之心。
  • 家长上网,但是会把这些事当作别人的笑话,不会举一反三地联想到自己孩子身上。
  • 孩子上网,看到别人这样的操作,由于好奇心驱使,反而会效仿。

实际上,有效信息没有传达给需要的人,家长们没有对孩子的管教引起重视,结果导致事情发生了一次还会有第二次,不断上演。

这些家庭的父母都要引起重视

总结了一些孩子打游戏充值事件,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家庭的父母都要引起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老人管孩子,比较溺爱。

老人管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溺爱,孩子要啥给啥,想做什么都随他。对于金钱这个东西,认为这就是给孩子用的,会放心的让孩子花。

因为老人不懂网络,孩子比老人懂,老人还以孩子为骄傲,在孩子面前就是小学生,孩子要求做的就会照做,不会往深处思考。

2、 父母离异,无人关心孩子。

现在离婚率非常高,2019年达到63%,造就了很多个单亲家庭。离婚以后,父母双方对孩子照顾多有疏忽,孩子存在强烈的情感缺失。

父母为了给孩子心理补偿,会给孩子买手机,给钱花。孩子有手机后,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只能靠打游戏消磨时光,渐渐无法自拔。


3、 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

父母们为了家庭生计,也不可能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或者外出打工,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或者早出晚归,陪孩子时间太少,对孩子同样疏于管理。

孩子上网课期间,不得不给他手机、给他电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受到一些不良诱惑,就会误入歧途。

4、 打游戏上瘾,父母没有及时或者没有办法纠正的孩子。

孩子打游戏上瘾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是受父母影响,有的是受同学影响,游戏让孩子感到有成就感,所以特别上瘾。

当孩子迷上游戏之后难以自拔,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孩子的游戏瘾就很难消退。要想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就是不断地买装备、升级,进行高级别的游戏闯关。

防止孩子乱花钱,需要采取措施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凡报道过的孩子,基本上家里都不富裕,其实更应该珍惜财富才对,然而并没有,却拿着父母、老人的血汗钱挥霍。可能认为自己的钱不够多,所以没有在意,还是太轻看孩子了,做好对孩子的管教和防范是当务之急。

1、 不能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孩子

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银行密码。很多孩子不知道这些数字和钱有直接关系,真的只当作一个简单的数字了。孩子手一滑,父母可能要辛苦搬砖好多年。

2、 不能在孩子手机上绑上银行卡

现在孩子基本都有智能手机,千万不要在孩子手机上绑定银行卡。如果要绑定银行卡,也是有限额的,就对不能是信用卡和大额银行卡。

3、 孩子缴费,由父母和学校交接,不能交给孩子自行办理

孩子能用到钱的地方很有限,一定要掌握界限。孩子吃的、穿的、学习用品,都应该是大人来负责购买,可以允许孩子自己选择,但是要家长负责支付。对于学校、培训班这些费用,基本都是大额支付,要由父母亲自办理。不要交给老人和孩子办理。现在网上支付都很方便,即使在外地也可以做好。

4、 检查孩子手机、电脑,卸载游戏软件,控制孩子上网时间

要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电脑,有没有无关的游戏软件,如果有要及时卸载。并给孩子提供更有意义的方式,让孩子获得休闲娱乐,比如读书、玩科学玩具等。

如果孩子是留守儿童,每周要抽出几天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表达爱。如果有时间,一定多回家陪伴孩子。

另外,游戏运营商也该反思了,有没有对用户的年龄、身份进行限制,建议设定18岁以下孩子不得注册游戏平台,再加一条55岁或者60岁以上老人不得注册,这样应该能够解决孩子玩游戏,老人瞎付钱的问题。

结语

孩子打游戏充值是一个很普遍,又一直没有消除的现象,希望父母们都能以此为戒,好好对照一下自己的家庭属于哪一类,及时检查自己的问题,将这种现象消灭在摇篮之中。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R5rW3EBfwtFQPkdo2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