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2019-12-25   北京四中网校

期末考试前,一位班主任给家长群发了一条信息:

不管成绩怎样,没有什么优生差生的区别。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粒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 却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紧盯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


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期末将至,家长采取怎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最佳的备考状态?

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01 期末少跟孩子讲道理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4岁左右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尤其是在期末这个超级敏感的时间点。

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

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


孩子10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

孩子14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

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最糟糕的教育是在错的时间做错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因为他长大以后,就会选择人多的那一条了。

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乖乖去学习。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02 期末多跟孩子共进晚餐

期末尽量每晚和孩子共进晚餐。

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对一桌美味佳肴。

这是生活中每天都拥有的一段节日般的时光,是创造松弛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

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或者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你与朋友的一次谈话……

曾经一个考上清华的同学分享,自己高三最怀念的时光,也是每天最放松的时光,就是和爸爸妈妈共进晚餐,然后一边磕着开心果,一边闲聊八卦。

前美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

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


如果中国男人,什么时候把家庭幸福也视为人生的一种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许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相爱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饭,吃很多很多顿饭。

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期末给孩子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和他开开心心吃饭,然后在饭桌上讲笑话,唠家常。

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03 期末多鼓励孩子“再想想”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期末尤其如此。

所有孩子在校时间都是一样的,之所以成绩天差地别,一多半的原因在于晚上在家怎么过,怎么学。

爸爸妈妈必须留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

也就是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孩子尽力了,那就是胜利。

什么叫尽力?

期末上课认真听讲不叫尽力,认真完成复习卷子也不叫尽力。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一个学生的基本任务。

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只能保证偶尔考好;认真改错和自主思考,才能保证永远考好。

当孩子某道题目不会做,某道错题不会改错时,可以鼓励孩子“再想15分钟”。


看答案时,鼓励孩子只看一部分,然后“再想15分钟”,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04 期末对孩子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女儿高中以前的学习虽然也有起伏,但大体上不太让人担心和操心。

进了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竟是全班倒数第一。

这个成绩让我和娃爸难过了很久,有很长时间都不敢去教工食堂吃饭。

这之后,女儿明显地比以前更加用功。

上课时尽量跟随老师的讲解;


下课后也积极主动地去老师办公室释疑解惑;

周末抓紧时间刷题;

周六晚上的乒乓球课停上了,只保留了周日上午的舞蹈课。

有一次我听女儿说:“有时候我冥思苦想5分钟都不得其解的物理题,我的同桌五秒钟就给出了答案。妈妈,你知道那是什么感受吗?”

作为一名理科学渣,我完全懂得她的无助和无奈。

除了理解和爱,我给不了她更多。怕女儿压力大,我和娃爸把期末考试目标定为班上倒数第五。

但现实情况却是:女儿由班上的倒数第一,进步到了倒数第二。

比起女儿糟糕的理科成绩,我们更心疼她的努力打了水漂。

我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淡定地劝女儿转读文科。

娃爸忧心忡忡地说:“万一她文科也读不好呢?”我淡定地回答:“万一文科也读不好,降低目标就好了。”

我们养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并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里的爸爸一样,因为缺个冠军才要生孩子。

亲子关系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是无怨的爱,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在和孩子相处的这一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修行和改变自己,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当我们本身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孩子也自然受到我们的影响。

转入文科后,女儿现在的学习成绩在她的努力中渐行渐涨,考试总分逐渐进步到班上前四名。

期末静待花开,不是撒手不管。

期末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现况后,一起制订一个踮起脚,可以够得上的成绩目标。


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饭,一起聊天减压。


每天督促孩子改错,多想想为什么错,多想想解题思路,多想想一题多解。

每天询问孩子,是否需要配合记背文科的知识点。

每天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整理粘贴理科的错题……

爸爸妈妈做完以上这些,就不要再纠结考试成绩,而该切换成“静待花开”的心态了。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

与其给孩子定一个遥不可及的学习目标,不如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努力的学习者。

期末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远离大树的小树,极易扭曲或夭折;而太靠近大树的小树,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

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