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新疆老酒,一碗自制酸奶。
再来几串烤肉,一份黄面。
这是新疆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新疆人独有的生活情调。
吃也好,玩也罢,新疆人生活离不开美酒。
众所周知,新疆粮好、水好、地好、人好、艺好,自然就产美酒、出佳酿。但可能还有许多人不知道——
新疆造酒的历史可谓久矣,既有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奇台古城琼液,也有产自肖尔布拉克黑土地上的后起之秀伊犁金浆......
如果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么你就会发现这片土地上还孕育了许多酒厂,它们曾经辉煌过,但却又被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又或是依然发展着.......
今天新游君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新疆90年代前期的老酒厂吧,闻着酒香开开眼界简直不要太完美~
六十八团酒厂
1964年,六十八团将副业队、生产三队、基建一队、基建二队于1961年办起来的土窖铁锅酿酒小作坊集中到副业队,建立酒厂。当年产酒二十六吨,散装销往本地各县市,供不应求。
1977年产量上升到八十吨。1978年引进人才和技术,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年产酒增加到120吨以上。
1985年申请注册商标为“箭乡牌”。改散装为瓶装,“箭乡大曲”“箭乡二曲”,年产销量120吨。因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和酿酒工艺落后,于1994年停产关闭。
建筑公司供给队酒厂
1960年,农六师后勤部粮油供给队(营级建制,以产面粉,榨油为主业)为喂猪养羊提供部分饲料而生产少量白酒,散装出售。
1976年,供给队划归建筑公司代管,将白酒纳入正式生产项目,最高年产白酒140吨。
1981年开始装瓶上市,注册商标为“柳沟大曲”(以驻地伊宁市新华西路9巷170号柳树沟命名)。
1976年至1992年,共生产白酒1148吨,1993年停产。
六十七团金泉大曲酒厂
1964年,六十七团副业队增编烧酒班,每年核拨部分原粮供烧酒以增加副业收入。到1980年,年均年酒二十多吨,产品供不应求。
1985年,在副业队烧酒班基础上组建酒厂,申请注册商标系列“金泉大曲”“金泉特曲”“金泉佳酿”。
1986年试产成功,1987年正式投产,是年生产41吨,1988年,产量突破百吨。1989年改“金泉”系列商标为“圣泉”系列。
1989年1990年,产量均在二百吨以上,产品销往伊宁,博乐,奎屯,乌鲁木齐等地,颇受欢迎。
1992年酒厂产品因质量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加剧而被挤出市场。1994年,出现有产无销局面,库存高达200多吨,于1995年左右停产。
新源大曲酒厂
新源酒厂座落在新疆伊犁新源县阿合齐。195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七十一团,在副业队兴建酿酒车间,年生产白酒50至100吨。
1958年划归淀粉厂管理。1971年原厂房报废,在淀粉厂东侧建起新工房,注册商标为“新源大曲”。1982年,试制成功“新源大曲”投放市场,当地人称之为“黑牡丹”。
1987年酒厂从淀粉厂分离出来,定名为“新源大曲酒厂”,直属七十一团领导。1989年12月10日按工商局要求“新源特曲”改名为“新沅特曲”,同年“新沅特曲”获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
1994年,改名为“伊犁酿酒总厂第五厂”,生产“伊牌特曲”“伊牌老窖”等系列产品。2006年元月,改名为“伊犁天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新沅老窖”“新沅特曲”等产品。
楼兰酒厂
80年代末,当时伊犁大曲酒厂已有了相当规模,伊犁酿造公司已宣告成立。1989年9月,建厂地址选择在乌市西郊的五一农场境内,酒厂取名楼兰。
1990年9月,楼兰酒厂正式投产。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欢迎,不到一年时间就占领了乌市、昌吉一带市场,并由此辐射全疆。
1992年9月,古宛特曲荣获“”建国43周年北京首届优质产品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殊荣;10月古宛特曲再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1997年12月31日,新疆伊犁酿酒总厂将楼兰酒厂兼并联合,厂名不变,“古宛”品牌依然不变,让被兼并的楼兰酒厂得以轻装上阵,重显风采。
肖尔布拉克酒厂
肖尔布拉克——蒙古语称为“圣泉”。肖尔布拉克,是一个地名,也是以地名命名的酒厂名字。
肖尔布拉克酒业公司三酒厂,坐落在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中心,与伊力特实业股份公司仅相隔一条马路,该厂创建于1987年2月,是“伊力特”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项目,名为“伊力大曲三分厂”。
1992年,该厂更名为“肖尔布拉克三酒厂”。同年,该厂以“肖尔布拉克”命名,开始跻身伊犁和乌鲁木齐市场。
伊犁乌孙酒厂
乌孙酒厂是伊犁察布查尔县奶牛场下属酒厂,原是一个酿酒小作坊,满足本厂职工节假日饮用,酒糟养牛羊之饲料。
乌孙酒厂取名之意:汉武帝时期,这个地方是“大月”民族,是从祁连山搬迁而来,其中有一个部落叫“乌孙”。现在的哈萨克族中还有乌孙部落,这个部落就住在这一带,当地的山叫乌孙山,奶牛场产的酒就取叫乌孙大曲。
乌孙大曲主要在伊宁市上市,部分远销到乌鲁木齐。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停业。
新疆霍城县酒厂
新疆伊疆春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霍城县国营白酒厂。该厂创建于1971年,因经营不善,1999年改制。
改制后,企业一度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2012年基本停产。但是企业始终坚持古法酿造工艺,从选材到拌粮、挖槽等都精益求精,“伊疆春”白酒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如今,深圳市澳跃运通实业有限公司全资收购酒厂,成立了全新的“新疆伊疆春酒业有限公司”,企业革新管理模式,生产线全面升级。
伊宁龟寿源糯米酒厂
伊宁县龟寿源糯米酒厂始建于1995年,是伊宁县计委立项的该县首家个人独资企业。该厂生产的高级营养型“龟寿源”牌糯米酒,用精白糯米辅以名贵中药为原料,科学酿造而成,很是出名。
新源县胡地亚于孜联合酒厂
新源县胡地亚于孜联合酒厂仍然是以地名命名的。
胡地亚于孜镇位于新疆伊宁市以东6千余米。距伊宁县11千米,东邻萨地克圩孜乡和愉群翁回族乡,南接伊宁市,北隔人民渠与吐鲁番于孜乡毗邻,西与伊宁市克伯克于孜接壤。
伊犁巩留县酒厂
新疆伊犁伊河酒业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恰西大草原,始建于1958年,历经几代人的耕耘,规模颇大。尤以“伊河大曲”“伊河特曲”闻名。
伊河人秉承传统酿酒之工艺,汇集现代科技技术之结晶,塑造出“伊河”、“冬不拉”两大优秀品牌,六十多种优秀产品,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部分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
新疆伊犁酒厂
新疆伊犁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西北边陲素有花园城市美称的伊宁市,前身是新疆伊犁酒厂。
据伊犁史记记载:公司前身系清朝“公庆和”老酒坊,始建于清朝嘉庆(1842)间,此酒曾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来到伊犁接风洗尘。
1893年公庆和老酒坊初具规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酿造历史,是新疆白酒行业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百年老店之一,被誉为“新疆酒源――伊犁河”。
1952年公私合营,改名为“新疆伊犁酒厂“,是伊犁最早成立的国有酿酒企业。
八十年代后,公司几经技改扩建,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年增强,成为现在的伊犁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伊宁酒厂
东出伊宁市,溯北上行18公里,便来到了“塞外江南”第一县的伊宁县。县城西隅,弓月城下,杏花丛中便座落着深受全疆各族消费者喜爱的白酒酿造企业——伊宁县酒厂。
在新疆酿酒业中,被成为“黑牡丹”的新宁特曲的产品曾一时名声大噪,名扬区内外。
1957年,伊宁县供销社在今吐鲁番于孜乡创办了一家名曰酒厂的小作坊。1974年,该厂移交伊宁县商业局,迁到县城西隅。但之后由于诸多原因,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产品由单一散白酒发展到优质特曲、特制大曲、普通大曲和低度白酒等五个品种,开始扭亏为盈,效益一直呈上升之势。
八十年代中期伊宁县酒厂的新产品一经投放,消费者便抢购一空,新宁特曲因其精美的黑色商标,而被昵称为“黑牡丹”。
正当喜悦之际,一场严重事故发生了——1989年12月7日深夜,伊宁县酒厂因机电设备故障引发大火,将包装车间和酒库化为灰烬。1992年,伊宁县酒厂改为“伊犁黑牡丹酿酒总厂”。
1994年到1996年期间,全疆白酒行业陷入疲软状态,新宁酒厂也受到了影响。1999年4月,原伊宁县酒厂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重新分离组建成“伊犁新宁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除了上述新游君整理的资料,还有一些酒厂——如新源县野果林酒厂、伊犁黄酒厂、昭苏县种马厂酒厂、精河县吉湖酒厂、伊犁制药厂等因为信息不全而很遗憾地被大家搁置在记忆里了。(资料太有限,新游君整理的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酒友们谅解!)
历史长河中,60多年转瞬即逝,对于各酒厂的酿酒发展史,特别是那些已消失在现如今市场上的酒厂,却感觉是那么的遥远。而我们只有从现在幸存下来的老酒中,去回味,去寻找。
虽然内心存有遗憾,但反过来想想,这些能欣赏、能品尝的老酒文化,再过几十年,又何尝不是一段历史呢!
新疆的老酒厂
这些曾经新疆人的骄傲
现如今的老酒文化
你知道多少呢?
欢迎评论留言讨论喔~
....................
End
来撒,熏弟,一起嗨
来源:新疆阿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