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新初一的孩子极容易出现“数学焦虑”症,这种症状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影响数学成绩。
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数学焦虑症”:
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办法学好
感到自己学得比别人慢时会感到自卑
非常讨厌数学作业
做数学题,大脑空白,没有思路
课上听懂了,做题时却不会
问题时,会担心老师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听
如果你家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上表现:他(她)有可能患有“数学焦虑”症。
数学焦虑症还表现为上课时心里烦躁不安、课堂效率低下、做作业时思路不清晰、考试前后紧张及恐惧甚至失眠……
据研究:“中国学生确有数学焦虑问题,而且还比较严重。”
当然了,数学焦虑并不是多么难以应对的疑难杂症。
法国数学家洛朗·施瓦茨在高中时,也患有数学焦虑症,他时常担心自己的智商根本就无法解决数学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最后获得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项。
所以,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产生了焦虑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面对“数学焦虑症”该怎么办?
父母应该采用较为正确的教育方式。
刚上初中的孩子,面临新的环境,心理上难免会有一定的失落感,所以父母要用恰当的温暖、关怀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正面情绪和安全感,避免孩子情绪上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善于利于鼓励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让孩子认识到,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与日俱增的,而不是从开始对他们予以否定。
有了正确的认知,孩子就能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更好,在遭遇挫折时,也更容易恢复元气。
学生的学习还离不开老师,老师不仅担任着知识的传播者,也具有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责任。
初一的学生在进入新的环境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而教师是唯一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的人。
同时,想要学好数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关键!
新初一的学生,如何学数学?
No.1
抓好预习环节
课前的自学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来不预习,只等着老师上课讲解,这样极容易错过重、难知识点。
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却似走马观花,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No.2
注重听课环节
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重点要听例题解法的思路,抓住重点、难点,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堂中千万别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
No.3
课后要复习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程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结主要知识和一些重要方法,明确重难点。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
No.4
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深化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或者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
No.5
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的原则是以简练明白,提纲挈领;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同时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初一是同学们小学升入中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对整个初中生活而言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孩子有了数学焦虑症,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开启新的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