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的味道(散文)
一连几日的阴雨天,愁坏了准备收稻谷的人们,好不容易天空放晴,到处便是一派忙碌景象。院子里,甚至乡间的水泥道路上,都成了晒谷场。稻田里,收割机轰隆隆地行进着,一把把整齐割下的稻谷拢入机器入口,在机器肚子里脱粒,然后,一边源源不断地送出金灿灿的谷粒,另一边则将那已经粉碎了的稻草铺回田里,实行秸秆还田,整个空气中弥漫着稻草特有的清香。
在村民们眼里,稻谷是宝,稻草也是珍贵的,绝不可以直接铺在田里点一把火焚烧了,那样既浪费又污染空气,也不能实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变废为宝。那时候,稻草是要和稻谷一样,好好的被收起来,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被充分利用起来。
金秋时节,水稻收割。记得小时候,没有使用大型机器作业,都是手工收割,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抓住有利晴好天气,村民们把水稻收割到运到场上,全家共同努力,用叉子抖动摊开,厚度在五厘米左右。个把小时,一场水稻就均匀地铺开,早就请来的机工师傅,驾驶着手扶拖拉机在铺好的水稻上面打转,扣在后面粗绳上拖着的大石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十几个来回,稻谷与稻草实现分离。此时,村民们用叉子把稻草中的稻谷抖下,再把稻草推铺到场边,然后用木锨把稻谷扬净,全部摊到场上,让它们在阳光曝晒。过二三个小时,村民们把稻草和稻谷各翻动一次,几天之后,稻草和稻谷一样,全部都可以晒干收回。
村民们把稻谷用柳编的巴斗挑回家囤积好后,开始收稻草。说句实在话,当年,村民们把收稻草和收稻谷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停地捆扎、堆放稻草,忙碌的身影决不低于收稻谷。收稻草必需先做稻草腰子。村民们用左手从地上拿十几根稻草,右手卡到稻草中间部位后,握成直径在三公分左右的圆圈,然后左手不停地转、往上拉,右手往下去,不一会,一根一米多长的稻草腰子就成功了,此时把稻草腰子放到地上,手脚并用把周围稻草划到一起,放到稻草腰子上,一般一个成年人抱得过来,再把腿跪在稻草上面,压实,左手右手并用,拿着稻草腰子两端,用力拉紧,捆牢,一个稻草捆子就成功了。稻草捆好后,选择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女的运,男的堆,把稻草一层一层码成垛,全部堆好成型后,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山。没事的时候,孩子们经常到草堆旁玩捉迷藏、掼火柴皮、打弹子等游戏,给我们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欢乐。玩累了,在草堆旁休息一下,太阳晒得暖洋洋的,浑身舒服极了,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直到父母找来,小伙伴们才极不情愿的回家。
在那艰苦的岁月,村民们用无限智慧在稻草上大做文章,用来编草鞋、搓草绳、编草席、盖草房等。冬季来临,没有多余的棉被作为垫被,村民们把稻草铺到床上,厚厚的一层,再放上席子和床单,用于取暖,效果十分明显。家境贫困的我也不例外,母亲把厚厚的稻草铺到床上,我睡在松软的稻草上,不管屋外北风呼啸还是冰天雪地,一点都不觉得冷,闻着那稻草的缕缕香味,忘记了一切烦恼忧愁,觉得生活十分美好,很快便进入梦乡,一觉睡到大天亮。过段时间,稻草不那么松软、有点板实了,母亲就把床上稻草抱到外面的太阳下晒一晒,重新铺上,睡到上面,感觉如新的稻草一样,仍然无比暖和。每年秋季的新稻草上市时,母亲总会把家中床上的旧稻草换掉,还尽量地铺厚些,让我们睡上去更松软暖和,防止受凉感冒,和其他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清晨,村庄中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用稻草为燃料煮出的饭菜,香味在村子里弥漫开来,久久挥之不去,让我垂涎三尺。稻草烧过的草灰是上等的肥料,撒到田中,比化学肥料强得多,长出的粮食既绿色又环保,让人吃得十分放心。有时,村民们用稻草做成的草绳扣在树上,让瓜藤顺着爬,则结出许多瓜果,改善了全家的伙食。用一捆稻草喂牛,牛不紧不慢地嚼着,如同一支动听的催眠曲。做草鞋穿在脚上,方便实用,雨天在路上行走,一点不打滑,格外有劲,舒适的感觉让人难以忘记……一秋又一秋,一季又一季,农村的稻谷年年种,田里的稻草年年收,温暖地陪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用稻草编草鞋、铺床垫、搓草绳等方法已经绝迹了,但稻草给我带来的那种美好的感觉和温暖的记忆一直珍藏在心底,永远鲜活鲜美。
又是水稻收割季节,整个村庄弥漫着稻草的香味,如同新蒸出锅的米饭,不似花的香味,却是格外的缠绵:说淡,却让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说浓,却只是缥缈在乡间的泥土味中。就是这股独特的稻草香味,让村民们忘记挥汗如雨在田间劳作的苦累,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看着路边晒干的稻草,我轻轻地用手捻起几根,嗅一嗅那熟悉的清香味,便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也沉醉在乡土乡音乡情里……
审阅:赵通
简评:基于作者对儿时记忆中,稻田收割场景及稻谷飘香的具体描述,抒发了作者对于乡土气息的依依眷恋之情!文章质感纯粹,情感真挚,让人如临其境。
作者:王伟东,江苏金湖人
编辑: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