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9年高明区首届“区长杯”校园足球特色联赛、足球啦啦操、颠球竞赛启动仪式在杨和中心小学拉开序幕。其中,校园足球特色联赛吸引全区15所学校代表队参加,赛程持续一周。
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走向深入,高明很多学校把足球教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推动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蓬勃发展。目前,高明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全区中小学中占比35%以上。
但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配套课程不成体系,发展硬件配套设施不足,社会、家庭、学校难以形成共识等问题,成为横亘其中的瓶颈。足球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撬动点?校园足球如何真正做好,走得更远,引发各方思考和探索。
昨日,高明区“区长杯”校园足球赛在杨和中心小学举行,由杨和中心小学(浅蓝衣)对阵更合小学(深蓝衣)。
杨和中心小学队员在休息时间听教练布置战术。
杨和中心小学足球队取得的奖杯摆满橱窗。
现状
足球特色教育蓬勃发展
一记脚背正面踢球,直奔对方龙门;躲开多方防守,先是地滚球,再转身踢球一气呵成;花式过人假动作,实现精准传球……昨日,尽管有些许凉风,但高明区首届“区长杯”校园足球特色联赛赛场上,各小学代表队摩拳擦掌,一上场就用媲美专业的足球技术,为观众奉献一场场精彩的赛事。
随着青少年校园足球深入推广,校园里涌现足球小子已不是新鲜事儿。杨和镇中心小学、沧中附小、广二师高明附校、明城小学等学校,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开展足球特色教学,已摘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牌匾。
数据显示,在高明区40所中小学校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校有15所,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12所。
赛事的举办地杨和镇中心小学,是全区足球教育的佼佼者。早在2012年,杨和镇中心小学便开始构建校园足球课程,每班每周至少开展一节足球特色课,以足球文化浸润学生成长。随后,学校编写学校足球校本教材,推动成立班级足球队,并每年举办班级足球联赛,实现以赛促学。此外,该校还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节,将足球文化融入节日中,并设置足球啦啦操比赛、足球手工赛、足球版画比赛等。2014年,杨和镇中心小学评为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借力学校足球特色建设与推广,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实现‘以球育人、以球促建、以球健体’目标。”杨和镇中心小学校长麦伟文表示,足球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人格品质,既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也让学生智力发展更趋完善。
麦伟文介绍,接下来计划进一步在足球上做深文章,强化师资力量,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将足球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融入德育工作,让1年级至6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并以课程形式落实好,让学生认识足球、掌握足球技能、理解足球文化。
思考
足球教育发展面临瓶颈
如同杨和镇中心小学一样,足球教育逐渐成了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代名词。以足球撬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足球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发展,成为不少学校思考的发展之道。但在足球教育热度日渐高涨的同时,亦存在着难以规避的短板问题。其中,师资力量被认为是目前高明足球教育最突出的制约。
“全区专业的足球教师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张相国说,专业的足球师资力量是稀缺品,目前开展足球课程的中小学,多数由体育老师“兼职”足球教练。从2015年起,参与足球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积极参与各类培训,1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师,均受过国培、省培和市培。
从娃娃抓起的青少年足球,不仅需要专业的足球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训练需求,更需要科学的训练课程能力。目前,全区足球特色学校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我们正在思考足球训练体系与足球课程体系的建构。”张相国认为,青少年足球是奠定足球基础的最好时机,要统一从基本功抓起,构建高明区中小学训练体系,利用中小学的地域分布,科学合理的组织高明区校园足球联赛,最终“集结”高明区各年龄层的足球精苗子。在足球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目前有的学校自己编写校本课程,有的是教育部编写的相关足球课程。“但问题在于,尚未抓准课程标准。高明要丰富校园足球课程,落实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课,扎实足球教学质量。”张相国表示。
此外,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掣肘。“推动一项体育教育项目需要资金扶持,学校的各类硬件配套设施需要升级改造。”麦伟文坦言,学校目前还是煤渣跑道,场地设施配套未到位,给孩子日常的足球训练带来不便。
探索
打造三级网络联赛体系
校园足球师资匮乏,资金不足,场地亟待提升,这是足球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让整个学校足球教育从教学、训练和竞赛实现全面推进,成为足球教育最应思考的问题。
我们把目光移至深圳。早在2017年,深圳形成《深圳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等制度性文件,其中市财政对全国和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分别给予每年20万元和1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通过市文体旅游局、市足球协会等多部门联合,发挥行业专业优势,针对青少年足球人才梯队建设、校园足球教练员等培训。同时,通过比赛建立起6级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组建了U13、U14、U15、U16、U17、U18六支男子青年梯队以及三支女子青少年梯队,畅通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和输送通道。
而在足球场地建设上,深圳市探索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PPP等多种方式,加强足球场地建设。此外,在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的框架下,搭建多形式的校内竞赛体系,重点发展班级足球联赛,推动足球普及,并创新开展校外足球班级联赛。
围绕高明区40所中小学和地域分布,高明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全区分片区的中小学主客场制的足球联赛,现筹划以杨和为分界点的片区联盟赛,到全区中小学的总冠军赛,积极有效地发挥区域间的联盟人才发展,最终挖掘到最精、最好的人才苗子。
高明区教育局副局长钟国祯寄望,建立校园足球领导工作小组,健全校园足球有效机制。加快足球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同时,以足球为龙头,深化足球教学改革,通过足球课外锻炼训练,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足球特色学校为引领,逐步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全覆盖。
在校园足球发展保障上,高明区还将以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健全学生参与足球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下功夫,落实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与足球学习和训练。
“推进以班级联赛为普及、校盟联赛为基点、区级联赛为主线的三级网络联赛体系,提升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张相国认为,“区长杯”三项联赛的最大目的,就是打造成为高明区校园品牌赛事,到一定的时间段“区长杯”就衔接到初中和高中全面开展,到那时真正以赛事挖掘、培育各年龄层足球苗子,并打通人才培养渠道,扩大足球教育覆盖面。
相关
链接
高明全国青少年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览
高明区沧江中学附属小学
荷城街道石岐小学
荷城街道德信实验学校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合并原富湾中学、原富湾小学)
明城镇明城小学
更合镇更合中学
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杨和镇杨梅小学
杨和镇中心小学
更合镇中心小学
高明实验中学
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明城镇东洲中学
高明区沧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