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原文:破解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难题
作者 |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高向东
图片 |网络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少子化对社会结构和家庭稳定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缺乏年轻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可能受到限制,就业市场竞争可能变得更加激烈,可能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技能断层。少子化还会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持续性,因为退休人口增加,而缴纳社会保障金的人数减少,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福利制度的压力增加。少子化对现代化进程也可能产生阻碍作用。现代化通常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少子化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年轻人口比例减少,从而可能削弱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力。年轻人的参与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少子化可能导致年轻人的减少,进而限制了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和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已经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鼓励家庭生育。此外,应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和倡导,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社会平等。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影响。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应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随着年轻人口的外流,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农村老龄化带来了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压力。解决这一挑战需要加强农村发展,吸引人才回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福利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应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才回归农村。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的负担增加。养老金和福利支出不断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和福利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加大。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障需求增加。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这将增加医疗资源的需求,对医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分配造成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财政支持。应加大对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应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过低的生育率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首先,对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经济压力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持续、人口老龄化加剧等。生育率低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限制了经济增长潜力。其次,生育率低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和技能断层。最后,生育率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可能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案关键在于采取其他措施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例如提供经济激励,如婴儿津贴和税收优惠;改善育儿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保育服务;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生育意愿和家庭价值观。此外,还可以鼓励家庭友好的工作文化和灵活的工作安排,以便父母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区域人口增减可能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阻碍现代化进程。如果某些地区的人口减少,就会导致该地区的劳动力供应不足,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过度集中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增加了城市地区的负担,同时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发展滞后。此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还可能导致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当人口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时,教育和医疗资源容易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着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短缺。这种不均衡会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机会平等。
因此,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合理流动,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减轻城市负担,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可以鼓励和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移,通过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吸引人口流入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4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治国理政 | 辩证看待人口形势变化的挑战
社科成果 | 探索中国农村可持续性扶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