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张兵
“我建议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刘仲奎说,“比如通过直接资金返还等手段加强对小微企业现金流的支持,以此鼓励小微企业为毕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刘仲奎委员看来,我国1.4亿的中小微企业贡献了超过85%的就业岗位,但当前政策支持缺乏穿透性,政府可以“出大招“,比如,采购订单也可分解流向小微企业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并将此类支持和小微企业接受毕业生的数量挂钩。
此次两会,刘仲奎委员提交了《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在建议中,他提出了六点具体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刘仲奎
创造灵活就业岗位,
扩充就业“短期蓄水池”,
缓解学生就业焦虑。
因为多年高校工作的经历,刘仲奎委员对毕业生就业有更深入的思考。他建议,需要调整部分高校及专业招生人数,减少短期失业人数。对于报考人数较少、毕业去向落实率较低或就业匹配度差的专业,采取限期整改、合并或停办等措施,强制压缩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将此纳入财政资金是否继续支持决策范围。
刘仲奎委员还建议,创造灵活就业岗位,扩充就业“短期蓄水池”,缓解学生就业焦虑。
“以教培行业为例,可将家长的部分需求引导至公办教育体系内,如让专门老师去负责托管,再比如在社区工作周期性集中时,也可创造一些更具弹性、更灵活的就业岗位,”刘仲奎委员说,“另外,还可通过加大生活补贴、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毕业生创业就业。”
“构建校园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缓冲带,避免短期就业冲击。建立大学生离校后相关服务体系,鼓励高校继续提供图书馆、自修室、就业指导等服务,为毕业生适应劳动力市场提供稳定环境。”刘仲奎委员坦言。
“统筹各类专项计划实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就业配套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就业配套政策,引导专项计划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刘仲奎委员认为。
刘仲奎委员介绍,国家陆续制定并出台了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之地方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对等协作计划、民族班等政策,但是上述政策的实施,只解决了学生上好大学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和普通学生一起,需要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参与竞争。
同时,刘仲奎委员还强调,应该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心理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高校加强就业育人教育,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方向,“先就业再择业”,避免“缓就业”“慢就业”心态延误就业时机。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张兵
编辑:姜玉函
视频编辑:朱浩铨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 “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