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魏后凯:乡村经营与农民现代化

2024-05-14   长安街读书会

魏后凯:乡村经营与农民现代化

乡村振兴

讲到“乡村经营”或“经营乡村”,我认为,使用“乡村经营”这个概念更加准确。

由于“经营城市”这个概念容易使人们误解为单纯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乡村”这个概念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因为“经营乡村”概念容易被误解为只强调外来的主体,而忽视农民的主体性,也容易被误解为只强调乡村的开发尤其是土地开发,所以如果从科学规范准确的角度来看,使用“乡村经营”更加的准确。

乡村经营的主体和模式是多元化的,早期主要是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近年来更多的是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公司、外来的企业等,但是政府也要参与进来,政府在乡村经营中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和规制,优化乡村环境,完善乡村治理政策。在我看来,乡村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点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

在乡村经营过程中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单纯依靠外力的推动,这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乡村经营。

乡村经营是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良好的乡村经营可以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乡村的多元价值,打通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渠道,能够提高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全方位的改善农村的环境,多渠道的促进农民的增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说的乡村经营具有很多的有利方面。

当然一个坏的乡村经营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对乡村良好生态的破坏,对乡村文化的破坏,加剧村庄的负债,造成投资的浪费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乡村经营和可持续的乡村经营。

二、在乡村经营中要把农民现代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理解。

从内容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和治理现代化的综合体。过去我们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整体设计、一并推进。这是我们把农民的现代化包含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之中。假如我们更加突出人的现代化,那我们可以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也就是我们强调的“三化一融”的有机整体。

目前“三化一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也进入了“三化一融”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具备了“三化一融”协同推进的基本条件。

最近,我们按照“三化一融”思路建立了一个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居中,而农民现代化水平最低,要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因此,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定要把加快农民现代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假如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一批专业化、组织化、知识化的职业农民,没有广大农民的现代化,要实现高质量的乡村经营,将是不可能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农民现代化是农民的观念、素质、职业、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既包括农村居民,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口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的现代化。现代乡村经营需要现代化的乡村人才作为坚实有力的支撑,所以农民的现代化很重要,会为高质量的乡村经营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

三、在乡村经营中需要更加重视乡村形象和品牌的建设

乡村经营不同于乡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形象设计和形象建设。

一是要发挥乡村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凸显各个村庄的独特性,明确其独特的功能定位,防止“千村一面”。

二是要全面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过去我们把乡村环境狭义的理解为人居环境,我个人认为单纯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远远不够的,从乡村经营的角度来看,乡村环境不仅要宜居也要宜业宜游,要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还要有一个适宜各类人才成长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环境。

三是要加强村庄的宣传推介和品牌建设。村庄品牌是一个公共产品,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和维护。要实行村庄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

四是要加强地名建设,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近年来民政系统推进的乡村著名行动,对推进乡村经营和乡村建设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要将乡村著名行动由民政部门的行动转变为全社会的行动。

五要打造乡村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在乡村经营中,参与各方,如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等要形成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强化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乡村经营的增值收益。乡村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福祉水平。

六是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防止投资浪费。到203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4%左右,乡村常住人口下降到3.65亿,村庄至少要减少21%。到205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接近80%,乡村常住人口减少到2.8亿左右,村庄至少减少38%。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乡村的人口和村庄数量会不断减少,所以在村庄的经营中要考虑乡村人口的变化,避免规划建设中的投资浪费。

【魏后凯: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刘星月;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热门篇)

“好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首部为党献策理论读物《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发行

“书目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501期干部学习书目博览

“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501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503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