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的人数不够?或是因为克伦威尔强加于他们的军事纪律?“从表面现象上看,这两个因素都是存在的,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从人数上来说,不但军队中绝大多数士兵,而且一部分中下级军官也是站在平等派一边的。在军事检阅时,大约四分之三的士兵所以未公开表示对平等派的支持,是因为在当时环境下平等派既未采取积极进攻的姿态,又未采取切实的发动工作把在场的土兵组织起来。各连队的士兵自然很难自发地对平等派的起义加以响应。
至于克伦威尔利用职权将军事纪律作为打击平等派的工具,自然也对平等派的失败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如上所述,自从鼓动委员会成立以后,军队里高级军官单纯以军事纪律来压制士兵的企图曾一度很难推行。看来,这些都不是平等派失败的主要因素。至于般书籍中把平等派的失败归因于他们的小资产阶级属性,把它说成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事,更是一种不符史实的无根之谈。平等派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斗争中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独立的组织和领导权。平等派奔走呼号,高唱原则,却把现实权力丢在一边,任凭克伦威尔等高级军官摆布。
虽然克伦威尔等独立派高级军官在争论原则问题时有时也表示出公允和商量的伪善姿态,但对领导权却死死抓牢,寸步不让。当克伦威尔一步一步地把平等派从领导组织中排挤出去后,就运用这个领导地位的权威把平等派打翻在血泊之中。另外,我们回顾一下革命开始以来的经历可以看到:在革命刚开始时,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狂妄嚣张,议会阵营遭到多次危难。然而,由于议会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领导中心,摆脱了查理一世宫廷的控制,经过斗争终于赢得了对王党的胜利。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当长老派和独立派展开斗争时,虽然长老派控制了起临时政府作用的议会,但独立派利用他们掌握的军队把军队变成与议会相对抗的独立政治中心,摆脱长老派议会的控制,终于取得了对长老派的胜利。后来在独立派领导的军队取得对长老派议会的胜利军队内独立派的高级军官同平等派的士兵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的时候,本来也有可能在士兵群众之中形成独立的政治领导中心,摆脱独立派高级军官的控制的。
1647年4月底5月初,军队里出现了鼓动员的组织,这就为平等派在士兵中建立独立的政治中心奠定了基础。如果平等派能够把这个组织巩固发展下去,以此为中心把士兵群众和中下层劳动群众的斗争组织领导起来摆脱克伦威尔等高级军官的控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也是可能的,但平等派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1647年6月5日,全军会议召开,鼓动员的组织被并入克伦威尔领导的以军官代表占多数的全军会议中。10月31日,克伦威尔提议召开特别协调委员会,鼓动员的势力进一步削弱。11月8日,当克伦威尔悍然解散全军会议时,平等派束手无策。11月15日在灌木林原野举行军事检阅时,平等派又未做任何切实有力的准备,终于被蓄谋已久、布置就绪的克伦威尔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