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本质揭秘”之三:洪秀全用天国癔语,激励将士上前线厮杀

2022-04-06   南京黄飞鸿

原标题:“太平天国本质揭秘”之三:洪秀全用天国癔语,激励将士上前线厮杀

三.洪秀全用天国癔语作精神支柱,激励将士上前线厮杀

洪秀全在后来进入与政府军全面抗衡过程中,仍经常以“天王”教主身份出现,说一些仿佛来自天国的话语,给由信徒变为将士的部下们听。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火拼后,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石达开因为害怕遭迫害而不敢回到都城江宁,只好在外线作战。洪秀全能够依靠的战将只有李秀成、陈玉成等人了。

编辑

咸丰七年,洪秀全大会诸党,任命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杨辅清为中军主将,李侍贤为左军主将,李秀成为五军主将,分别出击,在不同战场上与政府军较量。二月,政府军首领和春攻破了位于江宁城南面的秣陵关。三月,和春率张国梁等围攻江宁城。当时洪秀全正在举行宴会,请各路将领们喝酒。正在大家觥筹交错之时,一个“流丸”坠落到了洪秀全膝下,“群骇愕”,众人吓得半死。这时的洪秀全拿出“天王”的派头,神定气闲地对众将领们说:“予已受天命,纵敌兵百万,弹丸雨下,又将如予何!况和春非吾敌也,诸将弄彼如小儿,特供一时笑乐耳,奚恐为?”他安慰众将领,说自己是奉了上天的命令来与政府军开战的,敌人纵然有百万雄兵也奈何不了他;政府军的将领和春更不是他太平军的对手,诸将对付他就像大人戏弄小孩子一般。

洪秀全在用宗教梦癔般的语言为将领们鼓气。

咸丰九年,洪秀全一下子封了九十多个王,目的是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想当初起义造反时,就是通过封王这一招把许多人给笼住了。

咸丰九年的十二月,自陈玉成回援安庆后,李秀成独自领军驻屯浦口,“寇势已孤,时金陵困急,援兵皆不至”。李秀成以陈玉成的兵力最强,请加封陈玉成王号以“寄阃外”,作为统兵在外的将军。洪秀全就封陈玉成为英王,“赐八方黄金印,便宜行事”。但陈玉成的威信远不如李秀成,“无遵调者”,没有人听他指挥。“玉成总军一月,不能调一军”。后来洪秀全又封李秀成为“忠王荣千岁”,负责调兵遣将。有一次,李秀成准备南渡,就去拜见洪秀全问计,洪秀全对他说:“事皆天父排定,奚烦讲计虑?”把自己的军事行动说成是由天父在安排,不要去考虑什么计谋。听起来,如同儿戏。

编辑

咸丰十年三月,太平军在李秀成的指挥下,为解江宁城之围,先是“多制旗帜作疑兵”让政府军中计,再次攻破杭州城,然后又快速撤退,吸引围困江宁的政府军兵力赶来救援。到了闰三月,又组织几路人马“攻扑长围”,第二次攻垮了政府军的江南大营,致使政府军“大营火起,全军溃陷”。政府军重蹈咸丰六年覆辙,再次退守到丹阳。丹阳后来又被李秀成攻破,政府军头领张国梁战死,李秀成为张国梁收尸礼葬,说:“两国交兵,各忠其事。生虽为敌,死尚可为仇乎?”这时,“寇势大张”,但洪秀全对于战士是“不及奖叙,终日亦不问政事,只教人认实天情,自有升平之局”。“实天情”就是真实的上帝旨义。

咸丰十年八月,洪秀全通知李秀成从苏州回到江宁,准备“经营北路”,向长江以北、黄河流域进军。李秀成鉴于咸丰三年林凤祥、李开芳“北犯不返”、被政府军消灭的教训,提出先赴长江上游招集各股力量,然后再筹北上的想法,令洪秀全大怒,谴责其违抗命令。但李秀成“反复争辩,坚执不从”。洪秀全眼看不能勉强,只好妥协。于是太平军准备取道皖南,上窜江西、湖北,集结力量。在“伪京”即江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李秀成分析说:“曾国藩善用兵,将士听命,非向荣、张国梁二人可比。将来七困天京,必属此人。若皖省无他故,,尚不足虑。一旦有失,则保固京城,必须多购粮食,为持久计。”

洪秀全听了李秀成的话,当场责备李秀成说:“尔怕死,我天生真主,不待用兵而天下一统,何过虑也?”洪秀全号称自己是“天生真主”,不要用兵就能统一天下,给人感觉是中魔了,是在痴人说梦。

编辑

李秀成被洪秀全批评训斥后,只能无语,叹息而出,与蒙得恩、林绍璋等再三计议,大家都认为李秀成的计策是对的。

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被李鸿章打败的李秀成从苏州逃离后,将残余人马分布在丹阳、句容一带继续与政府军对抗,自己则率数百骑兵潜入江宁太平门的地保城中,苦劝洪秀全弃城同走。洪秀全侈然高座曰:“我奉天父、天兄命令,为天下万国独立真主,天兵众多,何惧之有?”大难已经临头了,洪秀全仍然不顾现实,还在用他的宗教“真主”身份为自己壮胆硬撑。

李秀成又对洪秀全说:“粮道已绝,饥死可立待也!”洪秀全却回答说:“食天生甜露,自能救饥。”洪秀全所说的“甜露”就是指杂草类。

从以上例证已经不难看出,在敌我双方真刀真枪的战争过程中,洪秀全仍以天国宗教的力量来作为精神支撑,以为挽回败局的灵丹妙药就是他的“天国”上帝,就是他的“天王”“真主”身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神经极不正常、思维出了故障的人在说梦话;同时也让人感到,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天国”大佬,仍然在继续着他的“演卜”营生勾当。

编辑

2022年3月28日于金陵四合斋

作者束有春,文学硕士,研究员,文史专家。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感知风骚时代》《金陵四合斋诗文(不惑集)》等学术著作多种。现为《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