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合理饮食结构,其中强调了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
换句话说,养生保健以食用五谷杂粮为主,也就是谷物和豆类,其他的食物作为补充和辅助作用。
再看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化,鸡鸭鱼肉、鸡蛋牛奶等食物,在饮食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相比之下,五谷杂粮的比例下降了很多,导致谷物的摄入量远远不够,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也影响了营养的摄入;
因此大大小小的疾病、怪病越来越多,人也更容易生病,所谓“病从口入”一点也夸张。
所以,如何吃得健康,成为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吃错了,招来疾病,吃对了,健康长寿自然来。
那么,可能有人要说了,既然古人说了吃五谷,那我就返璞归真,一日三餐都吃五谷杂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总没有错了吧。
且慢,正是这些一知半解的认识,让很多人在吃五谷杂粮方面也陷入了误区,具体有哪些误区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曾全面总结过,以下两点最为典型。
(1)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膳食宝塔第一层是谷薯类食物,就是通常说的主食,具体包括谷、薯、杂豆三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是人体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膳食指南推荐成年健康人群的膳食应该“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每人每天应该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新鲜薯类50-100克。
“食物多样”具体到主食,应该是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合理的主食摄入,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但是,一些为了减肥的女性,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不吃主食,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会导致多种问题。
比如,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降低,产生头晕、心悸、精神不集中等问题,严重者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脑细胞死亡;还间接影响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不吃主食不但不能减肥,还有损健康更易胖。
这是因为,有些女生不吃主食,却相应的吃了更多的肉类,人体本该从主食中摄取的能量,转而从油脂中获取,油脂摄取多了,体脂也增加了。
(2)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没有。
所以,有些人会“沉迷”吃粗粮,心想,既然精米白面没啥吃头了,那我就多吃点粗粮,越多越好,要不就只吃粗粮好了…不好意思,这又错了。
粗粮的健康,在于它的膳食纤维,且脂肪很少,也正因如此,粗粮过量食用会导致上腹胀满。
此外,过多的粗粮进入到胃里,会导致食物积存,食物就会裹着胃里的胃酸,反流到食管里,造成反酸,对食管粘膜产生损害。
正确的吃法是什么呢?
1)吃粗粮要适量
合理的膳食应该每人每天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粗粮的量每天50克比较合适,超过这个量,很多人会出现不适感;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消化不好的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减量。
2)粗细搭配
吃粗粮要粗细搭配,主食中应适量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等粗粮,但不能全部是粗粮,一餐主食中,粗粮占1/5-1/8即可。
3)循序渐进
吃粗粮要循序渐进,及时补水,吃粗粮开始时要少量而且要做得软一些,给消化系统一段适应的时间,然后慢慢加到合适的量。
另外,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粗粮的膳食纤维需要水分来保障正常消化。
4)宜蒸着吃
吃粗粮的最佳烹饪方法,是蒸着吃。
各种粗粮和大米、薯类、混合搭配蒸着吃最好,营养均衡也不失“色”“香”“味”,切记,粗粮不要细做。
(1)高粱黑豆大枣饭
原料:
高粱50克,黑豆20克,白糖30克,大枣10颗。
做法:
先将高粱和黑豆放进清水中浸泡4-5小时;将浸泡后的黑豆、高粱与大枣一起放进电饭锅内,加入清水后闷煮即可。
功效:
这款五谷杂粮饭可补肾活血,特别适合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尤其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更是美容养颜的选择。
(2)芝麻核桃蜜
原料:
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豆浆、牛奶各200毫升,蜂蜜适量。
做法:
将黑芝麻和核桃仁洗净后沥干,用如钵磨成粉末待用;在大碗中倒入牛奶和豆浆,搅拌后加入黑芝麻核桃粉;最后往碗里加入半勺蜜蜂,搅拌后即可饮用。
功效:
这个食方有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安神健脑的作用,尤其适合因肾脏虚损而导致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头发干枯发白、肠道干燥便秘、需要补脑健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