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又所谓“贪心到头终成空,偷鸡不成蚀把米。”
人一旦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贪得无厌。无视公众的利益,必然的结果就是招致所有人的鄙视。最后结局也不够好。
在上海九亭就有这样一个拆迁户,为了获得巨额赔偿款,坚持了14年,最后却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笑话。
房地产作为兴起的行业形态,十几年的时间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惊人,有无数的人在这个行业里赚得盆满钵盈。
“几家欢喜几家愁”。
房子作为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尤其在一线城市,漫天高涨的房价让努力工作的上班族头疼。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成为了年轻人的终极梦想。
也有些人盼望着自家的房子可以拆迁,这样不但可以置换到新房,而且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
拆迁户也成为了大家所羡慕的一种身份,大城市的拆迁户更是在房屋拆迁之际,顷刻之间便可以获得百万甚至千万的赔偿款。一夜之间变身“暴发户”。
有拆迁户就会有不愿意搬走的“钉子户”,他们有些是不舍得自己的老房屋,房子被拆就意味着和以前的生活方式告别。
而绝大多数人则是不满足政府的拆迁条件,他们想要更多的补偿款。
为了不搬走,他们跟房地产商和政府拆迁办斗智斗勇,上演着房子“大战”。
上海这户14年未搬走的拆迁户可以说是全国最“牛”的了。
上海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之一,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2003年,房地产开发商将上海市所有的地方都开发完毕,最后瞄准了郊区作为投资地点。
正在这时,上海政府正好准备建设郊区九亭,而房地产商更是将位于松江东北部的九亭视为重点的开发地区。
但是当时的九亭跟现在可是差之千里,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九亭只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杂乱的小镇。整个镇子道路狭窄,拥挤不堪。
在这样的地方开发房地产,肯定不会有人来买了,正在开发商犹豫之时。政府出面解决,决定先修这里的道路,修道路势必要先拆掉很多原有的房屋。
在相关部门出面协商之下,大多数住户都同意拆迁条件并且很快搬走,只剩下十多户人。
通过拆迁人员的努力沟通,剩余的十多户也终于搬走。
到最后只剩下这一户姓徐的人家,徐家一共九口人,共祖孙四代。他们的房子是自家盖的三层小楼。
一家人分别住在二层和三层,一楼的房子出租用来收租金。
当得知要拆迁的消息时,精明的一家九口便开始商议,如何能获得国家更多的赔偿金。
政府当时给出两百七十万人民币和四套房子作为置换条件,这在2003年已经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赔偿款了,还有四套全新的住房。而人的贪欲是无限的。
在跟拆迁办的人员沟通的时候,这户人家给出的拆迁条件可谓“狮子大开口”。
他们一张口居然要国家赔偿他们一亿元人民币和六套房子。
这笔钱放到现如今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提十几年前的物价了,简直就是深渊巨口,这样的条件政府肯定不会同意的。
姓徐的人家也极为执拗,不管负责人怎么做动员工作,他们就是死咬住一亿元不肯松口。
在双方多次谈判的失败之下,政府无奈地做出决定,放弃这户人家。
但是地区得建设,道路得修整。于是政府决定绕开这户人家进行房屋拆除和道路重建。
徐家自食其果终搬迁
这户徐姓人家的房子就成为了九亭区的一处“怪屋”。
当年在废墟之上唯独留了这一处三层小楼,后来摇摇欲坠地存在于高楼林立的街道。
而且他家房子的位置正好在道路的中央,一开房门就是马路,周围的车辆穿梭而过。
这样的景象特别奇葩突兀。也严重影响了交通,更加影响了上海的市容市貌。
徐家人每天要承受着车辆的噪音和尾气的污染,老人小孩经常睡不着觉。
尾气带来的灰尘,很多落进了家里,让他们也很容易生病。
而且他们还要生活的提心吊胆,开门就是马路就是汽车,迎面就有撞上的危险。
在夜晚他们更是担心,疲劳驾驶的车辆会不会在黑暗之下不小心撞上自家的房门。
不但如此,他们每天出门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自己都觉得惭愧。
而跟他们破败不堪,胆战心惊的生活相比,别的拆迁户早搬进了安全的小区,住着崭新的房子,享受着光鲜亮丽的生活。
这期间他们也犹豫过,一家九口开过多次家庭会议商讨这个问题。
但是九口人意见都不一致,大家各执一词,最后谁也没有被说服。还是硬着头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这一住就是14年,最后这一家九口终于集体难以忍受。
他们主动来到了上海拆迁办要求拆掉自家的房屋,而政府的拆迁条件并没有在物价上涨之后有所浮动,依然还是当年的赔偿,一分钱都没有增加。
徐家着急搬离现在不堪的居住环境,他们思虑之下只能答应。
最初的一亿元就是“黄粱一梦”,而2017年的两百多万比起当时的价值来说更是低了很多,最终他们非但没有赚到,反而在经济方面是亏损了。
白白承受多年的难堪,早早搬离住上新房子不是皆大欢喜吗?
这户姓徐人家的结局真的让人啼笑皆非,最终机关算尽一场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危害了公共利益不说还赔上了自己十几年的幸福生活。
宋代诗人林逋写道:“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在钱财面前人是容易迷失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起早贪黑为了碎银几两”。
人追求钱财是对的,但是要用光明正大的方式,而不是用一些蝇营狗苟的伎俩。
也要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不然最终会像徐姓拆迁户一样,作茧自缚,竹篮打水一般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