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到许多古代电视剧中,动辄就说某人家财万贯,或者君主赏赐臣下,黄金万两这样的字眼,我们不禁怀疑,在古代真的开采到了那么多黄金吗,还是说当时的黄金纯度不高。
近几年最新的考古发现很直观的回答了这一问题,海昏侯墓的开掘,足以证明当时贵族拥有的黄金量之多。汉代海昏侯刘贺之墓保存度较好,当时出土的铜钱重达十吨,可以想象是拿着几百万的钱在陪葬,还有无数的黄金,保存完整的马蹄金,即汉代的金砖,金银的数量十分之多。
此墓所处的年代还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社会经济并不是很富裕,而陪葬品已经如此丰厚,可想而知之后的帝王墓葬是何等的奢侈,陪葬之物又是何等的丰厚,也难怪古代有那么多人冒险去做摸金之事。
在中原大地的地下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墓葬,也就意味着埋藏了无数的宝藏,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埋藏着数量更多的宝藏。那就是水中,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的地方都是水,江河湖海的面积比陆地更为广大,汹涌的波涛之下隐藏的宝藏更多。
海底宝藏众多原因还是因为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有关,人们很早就发明了造船业,出海捕鱼贸易。在中国,唐宋时期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和东南亚南亚,甚至更远的一些国家都有经贸往来。
到明代初期,造船业更是迅速发展,有官方的远洋队,甚至一度到达非洲。可以想象,一艘艘满载瓷器丝绸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再载着金银回来,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金银都是流入中国的。
欧洲方面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海上贸易规模发达。欧洲的冒险家在新发现的大陆上用廉价的工业品换回当地的珍品,那些未开化的地区拥有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却不知道它们的珍贵,被这些冒险家坑走大量的金银。
这些满载着珍宝金银的大船在大洋之上航行着,在带着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风险。即使是在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着巨大发展的现代社会,也没有人敢百分百打包票说出航是安全的。
大海之上的气候,无数未知的风险让人恐惧,何况是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有许许多多的船只因为各种原因沉于海底,满载的金银宝器也都深埋泥沙当中,但是黄金的质地坚固,即使在海底也不会变质,逐渐的海底堆积了无数的沉船和金银宝藏。
现代官方也曾开发了一部分水下的宝藏,准确的说是江底。那就是明末军阀张献忠的沉船遗址,传闻他战败之后带着自己的财宝准备逃跑,但是在江面受到阻击,大船沉入江底。以往都以为这只是民谣,没想到近几年真的打捞出来。
但是凭借现在的科技很难完整的打捞这些水下的文物,更不要说我国周边的一些海洋里的沉船了,打捞难度更大。而有一些外国人,却一心想借此发财,居然真的有人找到了宝藏,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
他就是英国人迈克·哈彻,此人的职业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盗墓”,专门在世界各地寻找遗失的宝藏,在中国南海的一次寻宝经历使他大发横财。这此意外之行还要从他发现的一本古籍说起。
迈克·哈彻热衷于研究世界各地关于宝藏的信息,而不是局限于欧洲,欧洲远航东印度的航海家很多,他从一本古老的航行日记中发现一条值得关注的线索,记载着一艘中国清代名叫泰星号的商船,从厦门出发,于南海失事。
1999年,迈克·哈彻沿着书中获线索带着他的探险队伍出发偷偷到了南海,其根据古籍之中的一些线索和其他的地图,在南海找到了商船的遗址,并且打捞出许多的文物和金银。
由于文物大多都是瓷器,金银一类的,且都在水底,居然保存的较为完整。船上许多金银已然价格不菲,但更珍贵的还是整整一船的文物,都是清代的瓷器,到现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银。迈克·哈彻将这些文物拍卖,获利预计,三千多万美金。
但他的行为却引来中国人的愤怒,因为他的行为没有经过中方的允许,私自打捞中国境内的宝藏,无异于强盗行为。也使得中方的考古人员大为可惜,如此之多的精美文物被外国人抢走,这也刺激了中国加强了水下考古工作的发展,避免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