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一位走阴人的客串奇遇,被鬼差押着去索知县的命

2024-05-13   三目史官

原标题:民间故事:一位走阴人的客串奇遇,被鬼差押着去索知县的命

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鬼神之怪谈就一直是文学领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着无数读者与观众,古今中外,这样的题材长期地拥有大量的粉丝。

而在古代的中国,这种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是作家们为躲避政治风险与文字狱而进行创作的最佳载体。

因此,怪异奇谭变得越来越流行,尤其在统治者最为独裁的明清时期,这种文体的创作达到了顶峰,诞生了许多引人入胜又充满讽刺与教育意义的故事。

而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位走阴人的客串奇遇,作者是清乾隆年间一位叫和额邦的满族文人。

他在行文上模仿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字之间也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和极强的暗喻,因此绝对适合仔细阅读,读后一定会有新的启发。

夜半鬼上门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位不知名的知县。

某天他突然犯了疑心病,整日忧心忡忡的样子,日夜都有心悸的感觉,他的精神状态也随之变得萎靡起来,不得不一直躺在床上。

知县害怕自己是被鬼上了身,于是让一众家丁在他睡觉时点着蜡烛通宵守护。

但这样的方法对他病情的缓解丝毫没有效果,知县仍然会一夜惊起数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

县里有一个叫张五的人,此人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他与妻子一同经营着豆腐生意,夫妻二人一生都在靠制作豆腐卖豆腐为生。

张五夫妻平时都是半夜五更起来开始做豆腐,但在这天,张五不知是鬼迷心窍还是其他的原因,四更时就突然醒了过来,随后像平常一样叫妻子起床,让她做豆腐。

妻子迷迷糊糊地起床,对此感到很是奇怪,她睡眼惺忪地问道:“怎么今天这么早叫我做豆腐?”

张五回答道:“干我们这个行当的,都是利润微薄,只要一天不努力工作,一天就没有饭吃,早点起床早点做,我早点把它卖完,岂不是更好吗?”

随后张五让妻子起床点灯,他自己则准备去解完手后就回来帮妻子做豆腐。

张五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走到弄堂里,正要走进厕所时,忽然有两个人径直走到他面前说道:“张五,跟我们走!”

此时的张五还没有完全清醒,被来者二人的命令吓得一震,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便鬼使神差地跟随他们走到了街口。

街口变得稍亮了一些,张五得以仔细观察对方的长相,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两个人。

眼前二人都穿着厚厚的青衣,头发也梳地十分整齐,他们的头带是绿色的,帽子则是红色的,手里还拿着一张朱票。

张五瞬间慌了神,他感到对方的身份极不寻常,平日里张五只懂得做豆腐卖豆腐,根本没有和这种穿戴整齐、神气十足的人打过交道。

他为数不多见到这样着装的只有押送犯人的差役,如今见到他们的打扮,张五只觉得这两人好像是来自衙门里知县老爷的手下。

经过一番推敲,张五心里泛起了嘀咕,自己一直做着小本买卖,也没有惹过哪些大户人家,他噤若寒蝉,站直了身体,像是在等待对面两个人的发落。

青衣使者向张五说道要求他一事,他不能推诿,张五连忙问是什么事情。

使者却向他卖起了关子,说:“不要过于深究,跟着我们一同出发即可。”

说完后,二人就大步流星地向东走去,也没有回头看张五的反应,好像是确定他一定会跟过来一样。

张五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他害怕自己的不配合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只得紧跟着他们走去。

一路上,张五心里一直揣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脚步也随之变得十分凌乱,几次都差点摔倒。

绕出街市后,张五跟随二人来到了知县衙门的等待处,这里有六个人似乎已经等待多时,他们个个身高体壮,穿着厚实的甲胄,整齐地站在房门前,这一场面令张五心里发毛。

那两位青衣使者虽然已经足够威严,但他们也不敢擅闯进入衙门,便带着张五向衙门后门走去。

不一会,一行人来到一处墙壁,这里有一个像是给狗通行的破烂小洞,使者让张五先钻进去,张五见状当然不肯,一直向后退缩。

青衣使者见状只得联手将他硬推进去,三人纠缠之际,不知不觉就已经进入了墙后。

狗链系在知县脖子上

又经过几道相同的高墙后,张五发现每处高墙都有一样的狗洞,好像是有人故意打破的一样,就这样,三人很快到达了知县一家居住的地方。

透过寝室的窗户,张五发现屋内有几簇非常明亮的烛光,两位青衣使者不敢向内窥视,命令张五看窗内发生了什么事。

张五的好奇心到达了顶点,他也不顾这是知县的屋子,小心翼翼地向窗户探头,发现知县躺在床上。

剧照

而他的床边坐着六七个妇女,地上则铺满了厚厚的毛毯,屋内还有另外八九个男女坐在知县旁边。

一众人像是一夜未睡,个个精神萎靡的样子,屋子里只有偶尔的低语声,唯一在动的是他们手中蜡烛火焰的跳动。

张五将自己的见闻告诉了两个使者,两人发觉没有异常后也前来趴着窗户看向屋内。

三人就这样一直窥探着,转眼间五更都要过去了,两个使者脸上的神情一直都十分惶恐,争先恐后地向屋子里看去,似乎在等待什么。

又过了不久,屋子里彻底安静下来。

两位使者看到后瞬间高兴起来,他们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条铁链交给张五,让他赶快进屋将铁链系在知县的脖子上,将他牵出来,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做,不要害怕。

张五听到后十分惊恐,他回道,对方可是县长,是县城里最大的官,自己出生微末,又怎么敢靠近他呢?

使者立马反问,知县虽然是一官,但他平日里贪财好色、滥用刑罚,按理说是一名罪人,怎么能害怕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呢?

张五却始终畏手畏脚,不敢上前,使者见状慌了一下,尔后再次用力推他进屋,张五再一次在推搡间进了屋子。

进屋子后好像跨过了心中的一道坎,张五只得按使者的指示去做,他手忙脚乱地将铁链系在了知县的脖子上,后又赶忙向屋外走去。

出门后,两位使者带着二人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在路上,张五好奇地回头看去,知县竟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三个走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张五顿时感到十分骇人。

知县家的丑闻

几人走到知县家的屋子后面时,张五见到墙角有一男一女正在私通,几人面面相觑,那对男女竟也不避嫌。

两位使者也好像没看到一样走过了他们,张五心里更加惊奇,他问两个人这对男女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恣意行男女之事,也毫不感到羞耻。

使者指着知县向张五解释道:“那个女的是他的小妾翠华,那个男的则是他的书童郑禄,因为知县一直病卧不起,他们就肆无忌惮地在此私会。

“这对男女以为自己很隐秘,怎么会想到会见到我们,又怎么会想到我们会把他们看得如此清楚呢!”

张五听到后神情得意地对着知县发笑,知县闻言也深深地低下了头,羞愧地一言未发。

到狗洞时,几人又见到了两个人,装束和两位使者没什么两样,他们还架着一个囚犯,这名囚犯书生模样,即使被抓也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

但当囚犯见到知县被铁链锁住后,立马变得失魂落魄,神情紧急,好像快要落泪的样子。

使者见状立马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叫他不要发出声音,囚犯的脸立马变得又红又肿,只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敢造作。

张五小声问使者那名囚犯是谁,使者回答道,这人是知县的幕僚,姓郭,平日主要负责刑侦,由于他和本次案件有很深的关系,因此他一同被抓了过来。

就在几人细声讨论期间,知县家突然传出大片的哭声,像是在为知县吊丧,使者称时候已到,便带着几人走出衙门。

墙外有另两个人驾着两辆放置囚犯的牛车,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四位使者随即将知县和郭某引到了牛车里,随后他们便驾着牛车遥遥走远,临行前,使者嘱咐张五独自回去,一定不要将此事泄露。

善恶终有报

张五一路昏昏沉沉地走回家后,一声鸡鸣惊醒了他,他才发现原来已经到家了,自己却躺在家里的床上。

这时他发现妻子正在背着他垂泪,他只能从后面听到妻子的呜咽声,看着妻子因悲伤而不停地耸肩,始终看不到妻子的正脸。

古代丧礼

妻子周围还有邻居几个女人正在安慰她,她们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天注定的,况且他现在还没有断气,等到白天找大夫前来搭救,或许他还能活。”

朦胧中的张五听到这番话后感到十分震惊,随即大喊一声,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一样,他随后慢慢起身,妻子见状赶忙搀扶他起来。

邻居们见到张五的举动惊恐不已,但随后又回过神来,纷纷向夫妻二人道贺,只说是虚惊一场、大难不死之类祝福的话,过不多久,邻居们四散回家,屋子里只剩夫妻二人。

彻底清醒后,张五回味着自己亦梦亦醒时的遭遇,不时发出几声嗟叹,妻子看到他死而复生后神经兮兮的样子,震惊之余喜出望外,连忙问丈夫身体是否无恙。

张五愈发感到奇怪,自己明明好像做了一个梦,妻子却像他死了一样慌张,于是他问妻子为什么如此为他哭丧。

妻子回复道:“你出门后一直没有回来,我出去找你,发现你身体僵直倒在屋檐下,于是我让邻居们把你扛到屋子里。

“虽然你的手脚尚有余温,但怎么叫你也叫不醒,从四更到现在,已经是半夜了,你现在能死而复生,是多么幸运啊!”

张五听完妻子的讲述后,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早上经历的事情皆为鬼使在作乱,他却不明白为什么鬼使要让他做那样的事情。

古代夫妇画像

随后,张五带着妻子向邻居们一一答谢,邻居们也都说了很多客套话,称他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事毕,夫妻二人回到家里,两人悄声讨论早上发生的事情,张五将自己的经历全部说了出来,妻子听到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瞬间感到后背发凉、冷汗连连。

到第二天早上,城里乱作一团,打听一番后,夫妻二人才知道原来知县已经在头天五更时死了,而郭幕僚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暴毙身亡。

张五感到又惊又惧,他所经历的分明是小鬼索命,自己则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

于是他没有听从使者对他不要泄密的警告,将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了城里的百姓,这件事传到知县儿子那里,他听到后十分暴怒,命令差役把张五押到公堂,大打了30大板。

知县儿子随后又将父亲的小妾和书童私通的事情查明,果然像张五所说,于是他将书童用私刑处置,后又打入大牢。

没过多久书童就病死在牢里,小妾听闻此事后魂飞魄散,再无生的念头,转而上吊自杀以殉情。

这件事情发生于清朝雍正年间,当地人一直口口相传到今天,有人问讲述此事的人是否确有此事,那人回答说的确如此,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过这样的故事。

有人评价说,人若要是恶事做尽,老天都会看不下去,会亲自前来纳他的命,无论鬼使还是百姓都可以欺辱他,尽损他的名誉,到那时,无论他有多大的权势,他的权威都会一扫而尽。

至于为什么鬼使要让张五来做此事,是因为由于知县屋子里的人太多,鬼使不敢靠近,于是他们借张五的手来做事。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能亲自做,只是借张五亲身经历,来昭告天下知县一家所作的丑恶之事。

诸如这样的故事,民间流传的还有很多,古人写这种故事的原因无非是告诫人们一心向善、不做坏事。

这些故事往往套着封建迷信的外衣,却并没有宣传封建迷信,反而在推崇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真善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