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老母亲疯狂吐槽:如果能重来,绝不生老二

2019-12-03   小家事儿

“你是老大,弟弟打你一巴掌怎么啦!”

“你是哥哥就不能忍着吗?”

“你是姐姐,就应该让着妹妹。”

……

“我大,我就要懂事?这哪来的歪理!凭什么!

“你们在乎过我的想法,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你也经常这样对你家老大说。

很多父母生二胎的初衷很简单,“我家孩子一个人孤孤单单,再来个妹妹,两姐妹以后可以相互照料,有个伴儿”。

可是,孩子生下来后,不知不觉感情的天平就偏了。

结果,预想中相亲相爱的伙伴,生生变成了仇人。

其实为人父母,谁都想把最公平、公正的爱给到每个孩子,让她们在温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

但是,这真的太难了。

孩子的内心十分敏感,你对这个稍微好一点,那个心里就会有疙瘩:“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对妹妹那么好,却不理我?”

当妈的就像个陀螺,忙的团团转,小的好不容易哄好,又赶紧去安抚大的,以为世界和平了,

事实是,大的心里早就百孔千疮,看小的不顺眼,认为都是对方分走了自己的爱,看爹妈,更觉得心眼偏到了十万八千里,总之就是不在自己身上。

这样下去,家庭能和睦才怪。

让一个孩子去迁就另一个孩子,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健康的兄妹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孩子主观意愿的基础上,相亲相爱,互为依托。

如果你给不了孩子公平的爱,就换个角度,试着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先接受彼此,再逐步建立感情,最后相亲相爱,家庭大和谐。

有了这份稳固的感情,大部分矛盾都会消弭于无形。

娱乐圈中,辣妈孙俪对二孩的教育可以称之为典范。

儿子等等年纪虽小,却是个十足的大暖男,既宠妹妹,也不忘宠妈妈。小花妹妹也是,和哥哥在一起时,满脸都是笑容,看得网友眼馋急了:

突然想生二胎了!想去偷孩子,有组团的吗?

就连爸爸邓超都在微博吐槽,兄妹俩在一起,温馨有爱,衬得自己仿佛是个局外人。

兄妹俩之所以能处得这么好,得益于孙俪的正确引导。

女儿未出生时,孙俪就开始培养儿子和妹妹的关系,她还把妹妹的取名权交给了等等,肯定他的家庭地位,让哥哥有参与感。

他不觉得那是一个来跟自己抢爸妈的强盗,而是真真正正地把她当做自己血脉相连的妹妹,对她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还未长大的等等,在妈妈的引导下,学会了照看妹妹,给小花喂奶。

如今,等等8岁,小花4岁,屏幕内外,他们相亲相爱。

这一对兄妹让我们看到了二胎家庭最好的相处方式,

那就是:我给你取名,你陪我长大。

同处娱乐圈,刘烨一家,诺一和霓娜的兄妹日常也圈粉无数。

《爸爸去哪儿》有一期,刘烨和妻子因工作原因无法现身节目,为了不影响节目的录制,只好让兄妹俩独自前往。

村长李锐觉得不可思议,别的孩子都有爸爸陪着,这俩小家伙能行吗?

与其说刘烨放心节目组,还不如说他更放心自己的儿子诺一,他相信儿子可以照看好妹妹。

去往节目现场的路上,妹妹霓娜因为离开了爸爸妈妈,环境又十分陌生,便在一旁偷偷抹眼泪。

哥哥看到后,没有不耐烦,也没惊慌失措,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妹妹:“霓娜别哭,是不是想妈妈了?哥哥抱抱。”

自我介绍时,霓娜怯生生地不敢说话,诺一把手轻轻落在妹妹肩上,一脸认真地给所有人介绍:“她叫霓娜,她是我的妹妹。”

吃饭时,邹市明家的儿子轩轩非要挤在霓娜旁边,霓娜不愿意,诺一便一副实力护妹的架势,立马凑到中间挨着妹妹坐下,并对轩轩说:“她不想和你坐一起,她想哥哥。”

当时的诺一也才4岁,自己本身就是个孩子,但在妹妹跟前,他变成一个小男子汉,时刻都在……

因为,自己是哥哥。

诺一的优秀,离不开刘烨一言一行的教导。

他时常告诉儿子,你是男子汉,是哥哥,需要保护和照顾妹妹。

父子谈心时,刘烨也会用言语去认可和支持诺一的付出。

现在9岁的他,对妹妹霓娜依旧照顾有加,

两人友爱相处,也让很多人直呼“羡慕”。

让孩子们成为彼此信赖的伙伴,互助互爱,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最省心、也最放心的相处模式。

但我们也别忘了,要给那个经常付出的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

这样,老大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妈妈也并没有因为多了弟弟妹妹就忽视我,他们会更加投入对弟弟妹妹的爱护之中。

我们身边很多家庭,也有这暖心的一幕。

妈妈要去厨房做饭,就让哥哥去照顾妹妹,等她把饭做好回到客厅,看到哥哥一手托着妹妹的小脑袋,一手搂着妹妹的屁股,紧紧地抱在自己怀里,这一刻别提多暖了。

妈妈临时出去要买菜,便让哥哥在家带妹妹,回到家时,发现孩子们都睡着了。

哥哥为了不让妹妹从摇椅滑下来,就搬了垫子睡在旁边一直护着,真是暖哭了!

杨阳洋跟爸爸杨威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家里两个妹妹还没有出生,他也还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但自打有了妹妹,他天天给两个小家伙喂奶、穿衣服、梳头发,样样照顾,甚至比自己的爸妈还细心。

这左搂右抱,满脸宠溺藏都藏不住。

甚至每次放学回家杨阳洋书包都来不及先放下,就跑去给两个妹妹一个暖暖的拥抱,这温馨有爱的画面,连他的爸爸都实名羡慕了。

两个孩子被爸妈催去睡觉,女儿太小自己不能爬上床,妈妈正准备走向卧室,突然发现哥哥躺在地上给妹妹当起了人肉梯子。

最后成功爬上去时,她瞬间就泪目了。

一对双胞胎哥哥带着不到一岁半的妹妹出来吃饭。

一份炒细面,一份水饺,怀里的妹妹就被哥哥这样轮番喂着。

没一个人觉得麻烦,也没有嫌弃妹妹折腾,而是耐心十足。

这样的好哥哥,谁不想要?

朋友家儿子,大宝13岁,女儿小宝8岁,最开始两个孩子的相处也令她非常头疼,两人一闹矛盾自己总处理不好。

只顾小宝的情绪时,大宝心里会不舒服,只把关心给大宝,小宝又跟她哭闹。

后来,她终于摸索到了兄妹俩“和平共处”的精髓——不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

她发现嘴上天天挂着大宝如何如何优秀,二宝心里会觉得自己很差,配不上爸爸妈妈的夸赞。

天天夸二宝吧,大宝又会觉得,我明明做的更好,你为什么看不到?偏心!

于是,她让儿子去鼓励妹妹,给妹妹加油、打气,也让女儿去表达对哥哥的欣赏与依赖。

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时,她不会再当着其中一个的面去批评另外一个。

因为,孩子的观察、模仿能力都很强,如果当面批评,就会让孩子互相不尊重,甚至有不服输的心理产生。

于是,朋友选择私下开导犯错的孩子,让他学会认错、敢于认错,因为有些错不可放任。

现在,两人偶尔也会有争吵,但不会持续很久。

儿子表面上虽然不谦让,但一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第一时间想着给妹妹;而当她教育儿子的时候,妹妹也会跑过来帮哥哥说好话。

在一次次的尝试改变中,两个孩子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朋友也不再焦头烂额,都有时间追剧了。

二孩家庭,父母是孩子之间的纽带。

如果父母坚持“强行谦让”,让其中一个咽下所有的委屈,那他们便会充满敌意,交恶一辈子。

既然给不了同等的公平,那就积极引导孩子,让他们互助友爱,在一点一滴的相处中升华感情。

他们相亲相爱,互为依靠,就像父母最开始设想的那样,也是所有二孩家庭最理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