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辉县市赵固中心校韩久学校长——
辉县市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
地处豫晋接壤地区,
北依太行,南眺黄河,
是全国唯一以县命名的市。
都说太行山把它最美的风光
给予了南太行,
而南太行又把最美的风光
给予了辉县。
辉县市,
集太行山水和厚重文化为一体,
自然山水,奇险秀幽,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被誉为“集巍巍太行之雄风,
汇荡荡碧波之灵气,
继荦荦风物之传承,
扬悠悠历史文化之久远”的文化名城。
在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
“中国民间文化书画之乡”的赵固乡,
有这样一所将中华传统“和文化”
与学校办学理念巧妙融合,
寓“和文化”于管理、教育、教学中的
特色学校——赵固中心学校。
怀着对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敬畏,
笔者走进赵固中心学校,
近距离采访校长韩久学,
探寻其“和文化”背后的内涵。
以“和”为魂办学校
赵固中心学校共有在校生四千人,
教师两百多名,
是一所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
一走进学校,
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最吸引人的是宁静幽雅的“和”园,
这里是师生休憩漫步的一片园林,
设计布局独具巧思。
园中心伫立着一座四角凉亭“和谐亭”,
亭子为木质结构,
造型古朴优美,
上书楹联:
“爱生爱师爱严相济,
和睦和谐和而不同。”
亭子四周是“人”字形的三条小径,
互相通达,
彰显了“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
三条小径由红黄蓝三色铺就,
寓意着学子从这里走出校门,
走向世界,
谱写绚烂多彩的人生。
韩久学校长说:
我们通过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
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和”的环境。
“和”园的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
也表达了“和”的四方通达之意。
韩久学校长谈到:
和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
在校园里,
和文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和谐;
然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
的关系也要和谐;
再进一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比如说,
树上有一个鸟窝,
我们就会教育学生去保护它。
只有校园里的关系真正和谐了,
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出成绩。
在赵固中心校的师生心目中,
“和”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立校之魂。
以“和”为贵建队伍
正如楹联中所题的
“爱生爱师爱严相济”,
学校在管理、用人等方面,
将“和”文化的“爱严相济”运用其中,
做到爱中带严,严中渗爱,
既在制度、思想、行为上严格要求教师,
又对教师付出真诚的爱心和关怀,
在任何时候都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谈到管理上的“严”,
韩久学校长说:人心齐,泰山移。
凝聚力是关键!
一个学校没有凝聚力,
再多制度也只是一个摆设,
队伍就会是一盘散沙。
我们的制度很简单,
就是从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把“晋级”制度透明化、数据化,
公平公开,不讲人情。
同时,
学校也从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细节上,
尽心尽力服务教师,
在学习成长上为教师创造更多环境与条件,
在生活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在教师培养方面,
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成长机会。
比如为了提升教师三笔字基本功,
引入国家专利书法教学平台
——圆点格书法,
平台的专业性、便捷性、有效性,
使教师们很快获得写字的方法,
找到了书写的感觉,
具备成为书法老师的素养,
让书法习练成为每位老师的自觉行为。
比如在住宿方面,
学校建设了64套教师周转宿舍,
衣柜、书柜、鞋柜、厨房、卫生间、
空调、热水等一应俱全,
被教师们誉为“酒店式配置、拎包即可入住”。
学校的这项惠师举措,
不仅得到了教师们的赞誉,
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成为全市学校的学习标杆,
引得兄弟学校纷纷来校参观学习。
韩久学校长说:
写在墙上的文化是很浅表的,
关键是要将文化写在心里。
老师们已经将“敬业、积极、奉献、肯干”
的精神深深地写在了内心,
并落实在行动中。
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学校将继续用爱去关心每一个老师的成长,
不辜负大家的付出与期望。
以“和”育人树精神
地处“全国书画之乡”的赵固中心校,
是一所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
同时也是国家级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书法、足球,
一静一动,一阴一阳,
正是“和而不同”文化思想的完美诠释。
韩久学校长尊崇毛主席讲的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一方面,
在强力打造足球特色学校过程中,
引导广大师生树立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另一方面,
坚持书法教育,
让书法之乡的深厚文化,
滋养到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韩久学校长说:
体育不仅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
更是我们学校的一种精神。
正是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让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在校生从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
作为全国书画之乡,
学校以传承中华书法文化为使命,
着力打造书法特色。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让孩子从小打好书法的基本功,
让书法习练成为学校的常态。
学生们在圆点格练字本上,
写字效果更明显,
老师的参与积极性也特别高,
传统书法文化的精神,
在师生共学共练的过程中,
不断浸润,心手相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韩久学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三十多年
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满怀深情。
漫步校园我们看到,
学校将中国“和”文化的精髓,
融入到校园里目之所及的每一个细节中。
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理念,
浸润在校园文化的每个空间,
将儒家中庸致和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化长廊进一步将和文化分解到
国道、家道、孝道、诚道、善道、幸福道;
书画长廊则展现了
这所书法特色学校的深厚底蕴;
随处可见的主题雕塑意味悠远,
树丛中的母子小鹿象征教育的引领与传承,
葡萄藤、滴泉、水车雕塑,
寓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新时代教育硕果累累,
造福“籽”孙后代;
而这所有殷切期待,
都凝聚为操场的景观巨石上
那个大大的红色的“爱”字。
以爱为基,以和为根。
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滋养着新时期的当代教育。
中华民族千年的民族精神,
在文化的薪火传承中,
塑造着这所学校新时代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