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浪漫的人提到它,都会提及那个令人嗟叹不已的著名电影《罗马假日》,时尚的人都很喜欢他们国家的制作精美的奢侈品,足球爱好者则欣赏他们的联赛,而军迷们说到意大利的军队,则是有很多令人捧腹的谈资,实在是过于搞笑了。
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属于法西斯阵营,事实上,意大利国内的法西斯教育非常彻底,而且历史悠久,几乎国内都已经被法西斯组织覆盖了,却再也没有了当年古罗马美誉。
然而,意大利因为其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历史,经济水平、科技水平都很高,所以部队的武器装备是非常先进和充足。偏偏这样一支看起来应该无坚不摧的意大利军队,却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的“猪队友”。
1941年的北非战场,英军和意大利军队狭路相逢,当时的意大利一个装甲师拥有百辆战车,形势比英军看起来好很多,当时,这个意大利的师长完全无心和英军对战,便派出了两名联络官,举着白旗到英军阵营投降。意大利如此灭自己威风的行为,加上他们军队一贯喜欢投降的名声,让英军的首领觉得索然无味。
英军也很奇葩,全然忘记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国际惯例,竟然将意大利的这两名使者处死了,英军拒绝意大利军队的投降请求,非要和这支意大利部队交战,他们希望通过全歼意大利军队换取更大的军功,毕竟那时候的意大利投降军队太多,已经很不值钱了。
意大利军队终于坐不住了,在奇耻大辱和自己的生死抉择面前,意大利人彻底被激发了斗志——既然不让我投降,那我就灭了你吧。
意军师长当即下令全员进入战斗状态,整个装甲师开足马力,猛扑英军,在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和高涨的士气中,将英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场有名的战役,非常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饶人处且饶人,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意大利人的商人市侩素质深入到了骨髓,但凡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不顾气节和荣誉,做出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就连在战场上,意大利部队的投降也跟闹着玩一样,在他们看来打战就是赔本的买卖,还不如省心省力直接举起双手。
归根究底,是意大利的战士们缺乏坚定的信念,与之相反,中国军队可以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打走侵略者,取得最终胜利,就是说明了硬件条件再好,在有的时候也不如战士的意志力重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