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过暖
保留三分寒一直是中医养生里最推崇的。春捂秋冻,尤其是秋天来临,适当的少穿一点,可以增强人对寒冷的抵御力。
食不过饱
多吃点、吃饱一点。这是餐桌上我们经常听到的话语,但吃得太多太饱不仅增加胃的负担,如果是高脂、油腻的大鱼大肉,对身体负面的影响也很大。
过犹不及,现代人营养过剩带来的病已经越来越多。
中医说:“胃不和则睡不安。”尤其是睡前更不能吃太饱。
吃饭七分饱,粗细搭配,少荤多素最养生。
住不过宽
随遇而安,居室最主要的是干净整洁舒适,如果过大反而会影响气场。
古今中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皇宫再大,皇帝的卧室却非常小,小于10 平方米,目的是保证人气不散。
我国传统的易学文化讲究的是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房子多大是根据多少人而定,因此盲目的追求大房子,这是错误的。
凡事,都有一个适度,这与有钱无钱没有关系。
行不过快
快是时代的发展,但也正在成为人们焦虑的原因之一。
因为有了快,就想更快、最快......
快有快的便捷,但张弛有度,快慢适宜,适当的慢下来更是一种智慧。
慢点吃饭,细细咀嚼食物的味道。
慢点说话,三思后行才能不说错话。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步代车,慢点儿走一走也是一种放松。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人生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不过快,不急于求成,我们才能静心享受过程的美好。
快节奏中,偶尔的慢生活,是对我们心灵的滋养。
劳不过累
劳动使人快乐,但强度是有限度的,以透支健康为代价的超负荷量劳动会造成身体的伤害,要注意劳逸结合。
《黄帝内经》里的睡眠理论是:子时和午时一定要好好休息。
子时是晚上11时至凌晨1时,这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所以午休以“小憩”为主,只要半个小时下午即可满血复活,能量满满的工作。
逸不过安
我们常开玩笑说:事少钱多离家近,是最理想的人生。
殊不知,有吃有喝不用干活不一定是好事,终日无所事事,过于安逸会丧失对生活的激情,而且抗压和面对困难的能力会越来越低,最后成为一个废人。
反之,在一定条件的困难前,人的应激及其它的一些能力会加强,也更能适应环境,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辨证真理。
就像心电图,如果成为了直线,人生就是一滩死水。偶尔的小目标和压力,都是保证我们人生活力的良性刺激。
波浪线,才是正常的人生心电图。
怒不过度
百病皆生于气,大怒伤肝。
经常生气会导致肝郁,进而会逐步发展成许多的疾病,大怒还会严重影响肝脏功能,是养生最忌讳的情绪。
所以,除了养身,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涵养,乐观处世,养心也非常重要。
喜不过望
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总是好事吧?
但喜不能过头,古人范进中举后因为太高兴而发疯,即为过喜所致。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恐伤肾,过思伤脾,大悲伤肺,人之所忌,五情伤身,切莫过用。
凡事不能走极端,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平和的心态最利于养生。
名不过求
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会患得患失;过度的追求名义上的光环,就会陷入虚荣。
杨绛先生在她的《一百岁感言》中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少在意他人的评价,多关注内心的成长,活得自然通透而轻松。
利不过贪
我们拼命的赚钱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吗?那为什么现在我们钱越赚越多了,但快乐却越来越少了呢?
这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欲望被撑大了。用一个字来讲就是“贪”。
心学创立者王阳明也讲到,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并不是钱越多就越幸福,而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其中“去人欲”讲的就是: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赚钱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却与金钱的多少无关。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