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全面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寻访这里的古建筑遗址,所有的历史文化故事都沉睡在那残垣断壁和废墟之中,千年积淀让你读懂这座城市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和衰败。趁今天的阳光没有那么毒辣,去琼台福地遗址走一走。
琼台福地,海口最早的州府所在,位于今府城文庄路关帝巷抱珥山上,该地为府城三座高峰之一,宋之都监台、元之元帅府皆设在山上,古时习惯称朝廷官衙为“台”,故称此处为“琼台”。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观象家曾说,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越海潜入南方,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故称“福地”。
关帝巷口有一座仿明代石牌坊,紧靠着巷口繁华街道边的民居而建。顺着文庄路东向西走,若不是猛一抬头看到“琼台福地”四个烫金大字于牌坊中间,我差一点就错过巷口。
穿过一段狭窄的连汽车几乎无法通行的青石板路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红墙绿瓦将琼台福地与闹市隔绝,庭院内两棵枝繁叶茂的榕树像静静陪伴在抱珥山两侧,没有摩肩接踵、没有喧闹和嘈杂,置身于院中,幽静祥和的气氛能让人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走进院子里瞬间觉得凉爽许多。
二十七个台阶通往金碧辉煌的福地轩,台阶入口有两座石狮雄壮威武,护栏上每一个柱头都有一个的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小石狮。护栏内侧是海南历代名人的雕刻,看着这些倍受后人敬仰和尊重的先贤,不禁让人感慨海南是个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的福地。
福地轩前是一个宽阔的平台,正前方护栏两侧各有一条探出墙体的龙头,瞪圆双眼怒视着前方,似一对守护神保护着这片福地。平台左右两侧分别各有一块刻有“琼台”、“福地”的石碑压着的乌龟,或许就是琼台福地的一个说法,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宋神宗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府城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借此镇住龟头。因此,便称此地为琼台。
大门前两根镂空石雕龙柱美观大气,精雕细刻的两条龙盘踞在柱子上,龙头昂起,好像随时要腾云驾雾飞向天空,柱子上还雕刻着八仙过海里的神话人物,每一个人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精湛的雕刻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不已。
穿过福地轩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充满绿意的小花园,中立一座关公鎏金像,身后是二层重檐的琼台阁,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屋顶双龙护塔,两侧鲤鱼鸱尾,四角麒麟踞守,十分壮观。
花园左右庑廊分别是琼山历代文人名录碑和琼台福地重修捐款名录。
琼台阁后院是关帝庙,中间照壁相隔,一个巨大的金“福”在红墙绿瓦衬托下格外醒目。
两侧“文经”、“武纬”两个小门通向关帝殿,内照壁正中是一幅方型金龙吐水的浮雕,左右“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意指凝聚在关公身上的“忠主仁勇”精神。
关帝殿内关公威风凛凛,一手抚墨黑长髯,一手持兵书。主殿左右分别是观音堂和圣母祠,院内烟雾缭绕、香火旺盛。
左右庑廊挂着与关公生平内容有关的木质浮雕,都是历史上发生的有名故事。
最初的琼台福地牌坊和建筑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但是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扎根,浓浓的文化氛围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在琼台福地逗留了近一个小时,并没有遇到几个游客,只是从关帝殿的香炉上插满的香火来看,这个见证府城一千多年历史变迁的地方已经成为老百姓烧香祈福、保平安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