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佛系青年误解老子思想,应该多读《道德经》最后一句话

2019-10-15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始变得“佛系”:一切随缘,无欲无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但是,随大流容易迷失自我,白白浪费青春时光。

因此,请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否则,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你一无所有;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你一无所有;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你还是一无所有!

为什么现在的“佛系青年”越来越多呢?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佛系青年们其实是误解了老子的“不争”思想,他们应该多读读《道德经》最后一句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某个节目中,一位大学生问白岩松老师,说道:“人们总是教导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放下的话,就会没有进步的动力和欲望了。很多佛系青年之所以佛系,就是因为他放下了,无所谓了,是这样吗?“

白岩松老师回答到:你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要对别人更加有利,而不是有害;人之道,要努力作为但不争不抢。老子强调“以无为去为”,但不要去争,因为争反而会拧巴,这里头有更深的超越字面之外的概念。为而不争是另一种“为”,放得下和想得开才能真正地拿得起来和拿得久,而不是说真的全都放下了,那就出家了。”

《道德经》中,虽然老子的很多话都在强调“无为”和“不争”思想,但他所强调的是:不在道德上面去争,而要多用实际行动去作为、去争。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以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谋圣鬼谷子曾经向老子学道,也深得道教思想精髓,因此,他也认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说法。而且,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不争名言——“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由此可见,越是嘴上喊着“佛系”的人,往往内心并不“佛”,只是他们求之不得而怨天尤人罢了。他们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磨难,变得消极怠工,不愿意再勤奋努力,这实则是心理脆弱、消极避世的表现。

因此,白岩松也劝告年轻人说:“佛系青年应该是另一种解读——打造你内心的佛。但是,它被很多人解读成了:20多岁开始,只有眼前的枸杞,还有藏红花。你别将来还抱怨,那可不是佛系青年,因为我很少听到佛抱怨。所以,每个人当然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最后还是要为你的选择买单。”

真正的智者是大智若愚,在不争不费中去经常性胜利!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样,思想境界与心态也都在不断变化。年轻气盛,中年稳重,老年心淡,这才是人生该有的奋斗历程!

人生苦短,一出生就本是直奔死亡而去。如果我们都不较劲了、都不努力进取了,都变成了佛系青年,这也不可能,因为社会要发展和进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反倒是,我们明知道死亡的存在,还去不断创造和丰富人生,这才更加有趣!既然生命的终点是明确的,那我们何不让人生好玩一些,更要价值和意义呢?

佛系青年们,真应该认真听进去白岩松老师的教诲,多读读《道德经》最后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并且好好去悟透,或许这样可以重拾人生!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mY020BMH2_cNUgYK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