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发火踹翻碗筷,Jasper委屈身影惹人心疼,专家:恐吓没有

2020-01-05   贝贝豆育儿课堂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正常情况下,明星们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他们是公众人物,影响力非常大。不要说错误的举动了,就连正确的,都很容易被“吃瓜群众”误会。

然而,在最近某个亲子节目中,陈小春却对儿子Jasper的大发雷霆,甚至还一脚踹翻其带回的早饭,将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陈小春因Jasper撒谎踹翻碗筷,怒意吓坏孩子,专家:这种恐吓无用

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节目组安排了一个小活动,用来检测孩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会有什么样子的反应。

孩子要想拿到早餐,就得往一个破损的米缸里倒花生米,等米缸里面的花生米到达一定数目之后才算合格。

Jasper和萌娃轩轩发现米缸破损之后,轩轩选择想办法将窟窿起来,而Jasper选择了向他人求助。很明显,躲在一旁观察的陈小春并不满意孩子的反应,全程面无表情,最后还生气地骂儿子是“白痴”。

等Jasper回家,陈小春问他早上做了什么事情,小家伙出于某种原因,没有选择实话实说,只是简单表示“拿了早饭”,哪怕父亲刻意提醒关键词“花生米”,他也没有讲出真相。

儿子撒谎的举动让陈小春怒火中烧,他一脚踹翻孩子带回来的早饭,“才5岁就知道撒谎,到10岁怎么办?小孩子不可以撒欢的!”在陈小春看来,年龄不能作为撒谎的借口,恰恰相反,年龄越小,撒谎的严重性就越大。

可镜头转到Jasper自己坐在等着上的“委屈”身影,着实让人心疼。

我看有粉丝说,陈小春对孩子太严厉了,孩子那幺小,难免会犯错,再说小家伙也不是故意撒谎,他只是把不想说的东西藏了起来。当然,更多的人却表示支持陈小春,他们认为,孩子任何形式的撒谎都是不被允许的。

不过专家却直言:恐吓式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戒掉撒谎的毛病

所谓“恐吓式教育”,就是利用发火、严肃乃至暴力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进而起到威慑的作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招,恐吓式教育因其简便性,甚至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唯一手段,被不少人追崇。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种教育手法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完美。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教授认为,不断利用恐惧心理迫使孩子屈服,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做到其它教育方式无法媲美的效率,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它的危害性甚至比起高效性更加恐怖。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孩子一般会有两种表现:

  • 高压下的崩溃,孩子性格懦弱而敏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因为犯错而挨骂,未来很难有出息
  • 童年所有的不满与委屈都积压在心中,时间不但没能让其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这类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叛逆情绪会变得非常强烈,家长再难管教

不难看出,恐吓式教育只能作为少数情况下的特殊行为,效果不持久,因此,家长要慎用。

面对孩子撒谎,家长应该采取科学处理方式

1)、别急着发火,弄清楚他们为何撒谎

就算是婴儿,做事也有目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撒谎,他们肯定有一个需要撒谎的理由,家长在发火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这个理由是什么。

毕竟存在善意的谎言这种特殊现象,也许孩子有他自己的苦衷,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恶性的。搞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方便接下来教育工作的展开。


2)、可以摆脸色,但不要采取暴力行为

个人认为,只有在问题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家长才可以对孩子适当采取一些暴力,不是为了发泄怒火,而是让孩子铭记错误。

孩子撒谎,问题的性质是很严重,但家长还得参考其出发点以及后果去综合考虑,如果仅仅是为一己私欲而撒谎,比如偷钱,那是可以教训一顿,否则还是应该以冷暴力为主。

3)、教育之后,记得安慰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与孩子结仇,因此,教育之后的安慰就非常关键。

可以给他们买个好吃的,或者拥抱一下,迅速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他们胡思乱想。

孩子的心理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就算父母替为孩子着急,也得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因小失大,到最后还被孩子仇视。

关于孩子撒谎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想补充的?你认可陈小春的做法吗?分享你的看法一起讨论吧!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