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边还能买到口罩吗?”
“公司要复工,3000个口罩缺口,在清迈能帮忙搞到?”
……
作为一个长居泰国的中国人,对于新冠肺炎的初印象不是“居家隔离”,也不是“封城”,而是“你能帮我买到口罩吗?”
最新消息,泰国政府在3月3日定义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11个新冠肺炎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提醒所有去过或来自这些国家的人,无论泰国国籍与否,自我隔离14天,不过这个政策没有强制性。
在泰北清迈,约有30%本地人戴口罩。 (游梁偲/图)
第一位拜托我买口罩的是我民宿的客人。
那是大年三十,伴随着“外面的人不要到武汉,武汉人也不要出武汉”的电视新闻报道声,我正焦头烂额地处理一波又一波的全额退订咨询。这时,突然响起新订单通知:我们西安的,接待吗?清迈还能买到N95吗?有的话,有多少要多少!
经过详细沟通得知,他们一行8人,2020年1月8日从西安出发,从曼谷到芭提雅再到普吉一路向南,小朋友和老人家都玩得十分尽兴。但1月22日后,国内疫情持续发展,他们开始担心回程。“我们原定1月24日回国,入境泰国申请的是只有15天逗留期的落地签。现在签证就快到期,但国内又这样……”
思前顾后,决定冒险一次:按原定机票回国,落地西安后,在机场马上买当日西安直飞清迈机票,相隔不到24小时再次落地签入境泰国。由于后期泰国政府对滞留在泰的中国人采取机动人性化的签证政策,他们现在已经在清迈逗留一个多月。
除了中国人,长居国内的老外家庭来泰国“躲疫”也不是稀奇事。“要不是孩子太小,真的不想出来。”考虑到刚生娩的太太,在成都生活十几年的Sam和妻子Carol在2月1日,赶上最后一班未被取消的航班,带着未满月的女儿和另外两个6岁以下的儿子,飞到清迈。相比于其他来躲疫的中国家庭,持美国护照的他们幸运一些:免签入泰,可逗留一个月,之后再办理延签,最长可逗留两个月。目前他们一家已在清迈三十多天,我问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回我:“还没确定,小朋友开学前几天吧……”
当然,他们并非个别案例。疫情爆发临近农历新年,泰国又是中国人出境目的地Top1,整个二月滞留在泰国的中国人就有十万人之多。这十万人中,除了来泰旅行留下的,还有一些去第三国旅行,回程暂时不想回国的。有人这样说:“我们年前去墨西哥旅行,暂时不想回国,就改了机票来泰国。一来价格便宜,二来其他国家已经禁止中国人入境了。”
清迈餐厅自发性地挂出“武汉加油”的海报。 (游梁偲/图)
物价低、跳水的酒店房价、对中国人还算保持友善,再加上不限制国人入境,坚持开放免费落地签,让泰国成为很多人的“临时中转舱”。特别到了二月中旬,路上出现三三两两戴着口罩的中国年轻人,一搭话,才发现十有八九是澳洲留学生。由于澳大利亚有14天禁令,这些留学生都选择泰国作为中转站。于是有人开玩笑:在曼谷当红酒吧溜一圈,里面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凑齐澳大利亚所有大学。
在泰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温和有礼的泰国人除了“萨瓦迪卡”,还有一句口头禅:哉焉焉(泰语,意为“慢慢来,不着急”)。
等了15分钟,一个菜都还没上?餐厅老板总会微笑安抚:哉焉焉。
在曼谷打车,堵到怀疑人生?司机笑笑曰:哉焉焉。
快赶不上中转航班,地勤人员仍然慢慢吞吞?哉焉焉。
去大商场买五张椅子,存货不足,从曼谷仓库调货要等一个星期?哉焉焉。
清迈各大药妆店,口罩全部脱销。 (游梁偲/图)
而当做什么事都“哉焉焉”的泰国遇上新冠肺炎,这次一点不“哉焉焉”。当一些国家对中国封关、限制入境时,泰国坚持不封关、不限制、一次次强调免费落地签政策仍然有效。整个泰国,上至国王、总理、各政府部门,下至大小商家,都在录视频、贴海报、喊口号: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中泰一家亲!
但不封关,不限制中国人入境,泰国民众真的“哉焉焉”?虽说有主观助力信仰的教化,再加上客观条件 “高温结界”,病毒在泰国的确不容易猖獗。但当泰国人发现口罩被扫光、疑似病例每日成百增长、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时,他们还是害怕的。身边从事服务行业的泰国朋友早早地戴上口罩,普通民众见到路上没戴口罩的成群结队的中国人,会礼貌地45度侧身躲开。即使在网上还是有歧视中国人的个别言论,但整体来说,泰国人对我们真是十分平和有礼了。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泰国服务从业人员普遍戴上口罩。 (游梁偲/图)
除了口罩,国内疫情也开始影响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轻则,马拉松完赛暂时没有奖牌,因为奖牌从中国预订;买了小米空气净化器要等一周才送货,因为中国物流还没恢复;汽车工厂无法生产,因为大部分零件来自中国。重则,酒店中国订单100%被取消,导游、司机失业,大小商店、Spa、景区暂停营业或直接倒闭,因为中国游客突然不见了。
旅游业对泰国人有多重要?据统计,泰国旅游业占每年泰国GDP的10%,2019年,中国游客占泰国3970万入境游客的27%。这次疫情,不光重新洗牌国内旅游业,对早已依靠中国市场的东南亚旅游业也是前所未有地影响。就在我身边,不止一位民宿同行抱怨“要打道回府”,一直合作的清迈古城内几家四星五星酒店,二月份入住率只有20%,三月更只有零星几单。中国游客锐减,也直接体现在泰铢汇率,这几天人民币兑泰铢一度升回1:4.5(1元兑4.5泰铢)。
进入清迈购物中心,需要测量体温。 (游梁偲/图)
旅游行业淡旺季分明,对于泰国,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中国暑假是旺季。二月作为传统旺季,没有中国游客还能靠来过冬的欧美游客支撑,而三月过后到遥遥无期可能被取消的中国暑假之间,才是最让人担心。悲观地想,北半球的春天到来了,但旅游业的寒冬才刚开始……
说到这,不得不说中华民族是多么聪敏刻苦,生命力顽强。农历新年期间,朋友圈里许多原来从事代购、旅游行业的在泰华人早已进行业务转营。卖口罩、酒精的不说,他们有的针对滞留、持落地签的中国人,提供当日出境入境缅甸等邻近国家行程,以及专人带关等出境续签服务,还有提供旅游签转一年退休签服务,让你长期留在泰国,更有开展VR看房、云卖房的。据说因为疫情影响,刺激一大波国人海外置业,房产中介开单率比以前明显提高,传闻中有人每天能卖出好几层公寓。
中国游客大幅减少后,清迈所有景点都变冷清了。 (游梁偲/图)
而泰国人,他们希望中国人回来吗?当然想!他们深知一群欧美老外的消费力,怎么都比不上一个中国大妈的“买买买”;给印度人免签,订单量也不过是中国自由行游客的冰山一角。目前,很多泰国旅游企业,削减成本开源节流。
而大多数泰国普通百姓依旧“哉焉焉“的,勤洗手,戴口罩,友善对待每一位滞留的中国人。他们静静地等待疫情过去,等待一大批中国游客不忘“中泰一家亲”,带着沉甸甸的人民币,重返泰国。
游梁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