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作者 林小昭)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资金的流动与变化是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变迁的映射。其中,“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或者叫“资金总量”,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40个主要城市2018年底的资金总量,目前京沪的资金总量仍遥遥领先;增速方面,2012~2018年,深圳、贵阳、合肥、长沙、南京的资金总量增幅位居前五,制造业大市、东北、华北的不少城市增幅都较低。
作为强一线城市、全国中心城市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座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因此资金总量也最大。目前也只有京沪两市的资金总量超过10万亿元,在全国处于第一档位。
深圳以72550亿元位居第三,与京沪的资金总量有一定差距。深圳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深交所、大量的上市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时,深圳的资金总量比广州少了4000多亿元,但如今,深圳已反超广州17762亿元。
广州以54788亿元位居第四。近年来,广州虽然在互联网和金融这两大领域缺少亮点,一线城市的地位也受到杭州、成都等城市的挑战,但在资金总量方面,广州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四大一线城市之外,杭州位居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的GDP在上述40城中仅位列第十,但杭州的资金总量位次比GDP远高于自己的重庆、天津、苏州等城市都来得高。
杭州之后,成都和重庆超过了3.5万亿元,南京和天津超过3万亿元,位居第六至九位。苏州位居第十,资金总量为2.85万亿元。
排名前十城中,广东和江苏这两个经济总量前两位的省份都有两个城市入围,而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中,只有山东没有一个城市的资金总量入围前十。山东的两个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分列第17、18位。
总体上看,一座城市的资金总量与其GDP总量有较大的关系。上述40城中GDP前十位的城市,除了武汉,其他九城市的资金总量也都位居前十。
近年来,武汉的GDP总量和消费总量都能够跻身前十,但资金总量只能以2.63万亿元位居第11位,这也说明武汉的金融产业仍存在一些差距。但若按照近年来的增长态势,武汉未来很有可能超越苏州,在资金总量方面跻身前10。
2019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出炉
来源:中商情报网讯
日前,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41%。
2019年中国百强县名单显示,江苏、山东、浙江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6席、19席和18席。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6席,并包揽前4位: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其中江苏省的昆山市、江阴市以及张家港市位列榜单前三名。
整体分析,2019年中国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百强县东部地区占71席,中部地区占19席、西部地区占7席,东北地区有3席。与2018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3席,西部地区减少1席位,东北地区增1席。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发展初现成效。强省强县,江苏领先。
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2018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5.03万亿元,占比高达5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百强县总体处在工业化后期,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百强县人均GDP为10.1万元,仅次于江苏,远超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按照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划分,处于工业化后期。
2018年百强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2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1.7%)。百强县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县城镇居民(4.4万元)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万元)以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2%、61%和72%,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