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边高喊着“蹭热度”,一边嚷嚷道“配不上”,《女神异闻录5》与《第五人格》的联动背后,是网易为首的国内游戏大厂走出去的资本与引进来的资源。
画风的改变让很多《P5》玩家感到强烈不适
入股开发了《底特律:变人》和《暴雨》的Quantic Dream;投资凭借《光环》成名,因《命运》成为服务型游戏运营高手的Bungie;代理任天堂的《方可梦》;收购《黎明杀机》的开发商Behaviour Interactive部分股权;将自家当红游戏《第五人格》与PS4《女神异闻录5》展开内容联动,被国内玩家戏称为“猪场”的网易游戏,如今手中的牌正变得越来越华丽,越来越具有含金量。
毕竟,竞争对手腾讯当初对于美国拳头公司的那次收购,撼动了中国游戏市场的发展。
一、将云玩家变现
《女神异闻录5》与《第五人格》的联动,引发了国内玩家们一次中等以上规模的“论战”。因为发售至今也没有PC版的半点消息,所以《P5》从出身上就被划入了“高贵主机”的范畴,但是和诸如《最后的守护者》,《神秘海域》或是《血缘诅咒》等游戏不同的是,《P5》的游戏题材非常时髦,中文版发售之后,作为一款在主机玩家中也相对小众的JRPG游戏,却一度引爆了直播平台的流量,随着实体版游戏价格不断上涨的,除了玩家们的口碑以外,还有云玩家们“追番”的热情,喜欢这款游戏的爱好者中,对于后宫团和游戏所映射社会现状的讨论,要远多于关于“仲魔合成”系统的玩法研究。
《P5》玩家认为自己的“老婆”下嫁《第五人格》是一种比失恋层面的降级,而《第五人格》玩家拥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一句“大哥你谁啊?”也让前者感觉有点说不出话。
因为国内游戏市场由来已久的特殊性和玩家舆论的不断变化更迭,到了目前这个时期,已经不会有哪款游戏因为“引进”与否而形成以前的那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了,比如《P5》虽然实际玩过的人不多,但是从网易游戏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来看,这个IP依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且喜欢《P5》的人和《第五人格》的用户存在较高的重合度。
依靠着直播,媒体宣传和爱好者的扩散,《P5》在没有引进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传播。这个渠道流程实际上和《第五人格》为代表的国内爆款手游的推广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站在ATLUS的角度上看,如今正是网易的出现让《P5》在全球最大的云玩家市场拥有了变现的机会。
二、未雨绸缪的军备竞赛
很难说清以手游、网游为主的国内游戏市场上,“人傻钱多”的红利还能够维持多久。
一方面,用户的需求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在缓慢但是切实增长着,一个只玩过《王者荣耀》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荒野之息》,但在玩过《荒野之息》的人眼里,《王者荣耀》就是可玩性的底线了。
《黎明杀机》虽然不能引进,但我们可以改出来一个《第五人格》啊
另一方面,因为游戏版号政策的不确定性,新游戏面临更大的开发风险,引入,或者“模仿”已经在海外或者国内舆论中国被证明可行的游戏,无疑是一种更加保险的策略。
具体到网易的收购或者注资来看Bungie凭借《命运》积累了丰富的服务型游戏运营经验,这种“刷刷刷”游戏的成功案例可以通过本土化改造无缝对接国产网游的模式,代表的是一种即战力。
《命运2》刚加入暴雪战网,又有网易注资,国内玩家本以为会代理引进,结果游戏烂了,大家也不提这茬儿了
Quantic Dream的互动电影迎合了上亿云玩家的喜好,虽然游戏本身恐怕无法获得很高的利润,但扩散开来的影响力依然为流量所受用,代表的是一种基于游戏,但又不至于游戏的多媒体形式。
Behaviour Interactive代表的则是将原本小众游戏的底层设计,发酵到大众市场的成熟玩法,《第五人格》之于《黎明杀机》,是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商业大获成功。
底特律的成功,让主角康纳的扮演者布兰恩也成为了我国游戏展会的座上宾
因为错过了MOBA的国民浪潮,网易在国内市场始终低腾讯一头(不过前者也靠着《荒野行动》狠狠被刺了老对手),所以如今更是紧盯潮流的同时也在试图创造潮流,从这一点来看,《第五人格》比起前辈《阴阳师》和《荒野行动》,更加具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