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经常生病,脾胃功能差,这4点家长尤其要重视,别大意!

2019-05-17     晴叶星空

前两天,一个年轻的宝妈,给我留言,她家宝宝3岁多了,晚上睡觉不老实、闹觉;早上起来嘴巴里有酸臭味,非常熏人;大便也很臭,甚至得戴上口罩陪他拉粑粑;还会拉“绿便便”。我就给她回复,“你就宝宝明显是消化不良、体内有积食,你先减少喂饭量”。

这个宝妈听了表示很无奈,她说:“孩子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也不大吃肉,比同龄的小朋友矮,体重也轻十几斤,看起来十分瘦小,只能给她硬塞肉,让他多吃点,否则营养怎么够啊?”

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比较瘦弱、个子矮,是因为吃的少,所以硬塞下去也要给孩子补充营养,不知不觉走向了一个极端。实际上,吃的过多,超出了孩子脾胃的承受能力,消化食物和运化营养的功能下降,孩子也可能会营养不良。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食物和水都要被脾胃转成气血、津液,输送到身体各处,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家长后天喂养不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功能失调,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反而会发育迟缓,而且水分变成痰湿积滞的体内,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健康问题。

孩子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期,食欲差、睡不安、体质弱、不长个也不长肉等都是脾胃差的表现,保护孩子脆弱的脾胃,这4点家长尤其要注意:

1、不“强喂”,适应孩子的消化能力

孩子获取足够的营养,不是看吃了多少饭,而且吸收好不好。有多家长,特别是奶奶辈带娃,生怕孩子吃不饱、缺营养,喜欢“填鸭式”的喂饭,孩子又常常“肚子饱了眼不饱”,各种水果、饼干、巧克力、冰淇淋等也不间断,吃的太多、太杂,就会损伤脾胃功能。而且,像冰淇淋这种“寒凉”的食物,会阻碍水湿运化,以痰湿的形式滞留体内,让孩子咳嗽不断。

2、不“偏食”,反馈是的喂养

孩子吃的食物,不要一味追求“高营养”,食材过于单一,鱼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吃得多,青菜、水果摄入少,也会给孩子的脾胃增加负担。家长平时学会观察,如果宝宝睡眠、排便、食欲不对劲,就要及时调整饮食。

另外,添加辅食和开始吃“大人饭”的阶段是对脾胃的两大“挑战”,家长用温水给孩子冲双低聚乳清喝,能帮孩子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能力,避免出现积食、便秘、消化不良。

3、不“乱补”,生病的时候要忌口

孩子的抵抗力弱,6岁之前生病是“家常便饭”,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生病,就心疼的给孩子补身体,拿营养品当饭吃。这一点要效仿“红楼梦”,里面的姑娘们生病了,都是“清清静静饿上几日”。生病的时候肠胃也十分虚弱,孩子的食欲也差,家长千万别强迫孩子多吃饭,食物尽量要清淡、易消化。

4、不“懒惰”,多带孩子出门运动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已经很好了,吃的也十分营养丰盛,但是整体身体素质却下降了,归根到底是吃的多、动得少,缺乏运动,家长不要总呆在家里玩手机,多带孩子出门跑一跑、调一调,有条件的可以多参加兴趣活动、旅行,还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有利于孩子个性和大格局的养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V_msBmyVoG_1Z74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