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天取经"这个问题上,八戒是唐僧的师傅

2020-06-19     旅游看河南

原标题:在"西天取经"这个问题上,八戒是唐僧的师傅

作者丨首席媒体官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从印度诞生后,经南北两路进入中国腹地,最终才有了东亚、东南亚佛教的辉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原地区对于佛教的衍生、吸收、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说,现存的佛塔建筑中,河南排名全国第一,中原四大寺远近驰名;而在佛教人物方面,《西游记》的原型——唐僧即为玄奘大法师,出生于河南偃师缑氏镇,对于佛教东传功不可没;

实际上,《西游记》中的另一个原型猪八戒,其原型为朱士行,是三国魏晋时的一个汉族和尚,同样也有过"西天取经"的壮举,比唐僧还要早上四百年。

据说,明代吴承恩曾经在河南新野一带当过县令,当地有着耍猴的传统,故此,《西游记》中也多了"孙悟空"这个大师兄的形象。不过,在取经主导者方面,吴承恩将唐僧成了"猪脚",八戒成了配角。

但实际上,"八戒取经"才是"开天辟地"第一遭了。

朱士行,法号八戒,在洛阳白马寺这个佛教祖庭接受了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传法。据说,他是汉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和尚,因为其最早登坛受戒,然后出家修行。其获得的"八戒"的法号,也表明有部分汉人开始慢慢接受佛教戒律。

而在东汉三国年间,佛教进入中原后的第一个门槛是翻译问题,因为这影响到佛教徒的扩大。而在当时,既懂得翻译,又精通佛理的人十分罕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有词不达意,已经文理不清等现象,这令学佛者十分头疼。

八戒和尚也深受此害。朱士行出家后在洛阳钻研的《小品般若》佛经。(当时,僧人也往往受一经,一生研习一经)。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朱士行感觉到很多地方有残缺,这大约是因为翻译者不明白佛经所以"删减"掉的。换而言之,《小品般若》是一本"阉割版"的佛经,无法深究佛理。

后来,朱士行听说西域有《大品般若》,于是就决心前去寻求原本。公元260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穿过流沙进入于阗(新疆和田),在那里得到《大品般若》的梵本。

此后,朱士行滞留在于阗,日夜抄写《大品般若》90章,60多万字。期间,于阗本地佛教徒不断阻挠。直到公元282年,朱士行才能够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

这个故事本身可能并不精彩,不过,正是在其成功的激励下,后世的法显、玄奘等人才会滋生"西天取经"的想法,且走的更远,历程更加曲折。

从某种程度上看,除了两汉时代那种受到"封侯"影响的张骞、班超等人之外,对中西方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几乎是清一水的和尚,"宗教信仰"的力量果真是无穷大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4xzHIBd4Bm1__YUS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