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和爸爸不亲怎么办?智慧妈妈会花心思,帮爸爸和孩子认识彼此

2019-10-25     银花育儿

文/银花 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转载!

在很多人的眼里宝宝黏妈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闺蜜的宝宝敏敏特别黏的人不是妈妈,而是爸爸。

敏敏常说的话是“爸爸陪我玩”“我要爸爸”“我喜欢爸爸”。我们对敏敏这么黏爸爸想取经时,闺蜜给了爸爸们一个问卷调查。

1.当宝宝哭闹时,你会耐心的哄他吗?

2.当宝宝有生理需要时,你会帮宝宝泡牛奶、换尿布吗?

3.你会给宝宝讲睡前故事,陪宝宝散步或者玩游戏吗?

4.你有常常抱一抱宝宝,跟宝宝说说话吗?

5.你会在每天宝宝睡着前回到家吗?

6.每天陪宝宝专心玩的时间有没有1小时?

如果以上几个问题,爸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宝宝不黏爸爸是正常的,因为爸爸在宝宝的世界里只是一个不陌生的熟悉人而已。

为什么宝宝不黏爸爸

1.爸爸陪伴少

“我家宝爸回来很少陪宝宝,即使陪孩子他也是经常刷手机,有时候孩子跟他说话都听不见……”

在2岁前,宝宝黏妈妈是正常的。除了10月怀胎,宝宝从出生起,妈妈24小时的陪护,全年无休的照看,妈妈忙碌的身影就印在了宝宝的眼里,妈妈们总是能一眼洞察宝宝的需要和需求,所以宝宝对妈妈会更加熟悉、依赖。

而爸爸们普遍比较粗线条,再加上爸爸也习惯于用忙于打拼事业,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为由,躲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如果孩子找自己了,对孩子常用的话语是:“去找你妈妈......

由于爸爸对宝宝的陪伴少,即使有风尘仆仆的下班后亲吻、吃饭桌上的逗弄,宝宝和爸爸之间总会保持一种距离美,在宝宝眼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谁愿意陪宝宝玩、陪宝宝疯,谁更对自己用心,宝宝就会更黏谁!

2.爸爸和宝宝交流少

我家宝宝两岁多时,喜欢去商场的淘气包玩,有天宝宝偏要去淘气包,因为比较晚了,我家宝爸直接就来句“不能去”,没下文了。孩子正在兴头上,听了这话特别委屈地哇哇大哭起来。我抱了抱孩子,等宝宝的情绪平稳点了,我就告诉她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能去淘气包,因为时间太晚了,淘气包的叔叔阿姨也要下班陪自己的宝宝了,不过我们可以改天早点儿去。没有顽固不讲道理的孩子,只有不会与孩子交流的家长。

“妈妈,那么我们明天早点去可不可以”?

从妈妈肚子里有了小宝宝的那一刻开始,胎教是父母和宝宝之间的第一种交流方式;当宝宝出生后,眼神、回应、拥抱、喂奶就成了父母与宝宝之间的第二种交流方式;当宝宝开始吱呀学语,言语、拥抱、亲吻就成了与父母的第三种交流方式……

但我们的爸爸们会很少主动去夸孩子,去问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的需要,更有部分爸爸不愿意主动抱孩子。

虽然很多爸爸觉得自己对孩子爱的很深,但是孩子就是感受不到,很大原因是缺少了与孩子的交流。与孩子的交流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爸爸愿意陪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陪伴,也好过孩子在你身边,你玩着手机,孩子喊你半天没有回应,或是很敷衍地回应一句。

3.爸爸没耐心

我家大宝小时候特别爱玩“躲猫猫”的游戏,常常把自己的头用被子盖住,能露出半个屁股在外面,让我们去把她找出来。

这个游戏孩子能玩一遍又一遍。而我家宝爸玩一两次就不愿意陪着玩了,他觉得这个孩子玩的太幼稚了。

而给孩子讲故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有时候一本绘本要讲好几遍,可孩子爸最多给讲两遍就不愿意讲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导致孩子也不愿意跟他玩,会排斥爸爸,甚至有时候还会直接说:“我不喜欢爸爸......”

“没耐心”大概是所有爸爸们的通病,爸爸们的耐心真的只够陪孩子玩几分钟的,在宝宝眼里很好玩的事情,在爸爸眼里会觉得很傻、很幼稚,不愿意陪玩。

宝宝的认知能力还有限,很多东西要说好几遍才能明白,如果爸爸很急躁,不想耐下性子重复解释,也是在为宝宝认识、理解这个世界设置障碍。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当家里宝宝哭泣时,一般妈妈会温柔地哄,而爸爸们通常是转身离开,躲起来玩手机,当起了隐形爸爸,总保持一种眼不见为净的态度,宝宝感受不到爸爸对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自然也不愿意黏爸爸了。

4.爸爸爱生气

如果宝爸没耐心,经常又总是会板着脸凶凶的,沉默、严肃又认真,连说话的声音都会比妈妈大好多个分贝,宝宝也是会害怕的。

比如,爸爸们动不动就会大声对孩子说话,在孩子眼里,就是爸爸发脾气了,我惹爸爸不高兴了:“完了,爸爸又要发脾气了……”

小孩子天生热爱探索,而有些爸爸把孩子的探索行为看成了是“调皮”“不听话”,所以经常会出现斥责的语调和声音。

其实,爸爸的爱毫不逊色妈妈,只是爸爸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做。孩子呢,也没有真心不喜欢爸爸,他就是觉得爸爸凶、严肃、不好玩。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里说,正常情况下,爸爸是否能够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宝宝,这要取决于妈妈怎么做。

妈妈如何让爸爸更好地陪伴孩子

1.陪孩子参加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能够让爸爸们更快的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我在全职的那段时间,是个全能妈妈,家里的一切事情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孩子的养育也是如此,从不主动让爸爸去参与,久而久之爸爸就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的成长中表现得好也是应该的,而缺少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感,自然也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后,幼儿园所有的活动我都会拽上爸爸一起参加,包括一些带孩子的亲子聚会。孩子爸爸参与的越多,也就更愿意陪伴孩子了,而孩子与爸爸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有时候我工作出差,孩子跟我视频通话时还安慰我说,有我爸爸呢,你在外面好好的。

2.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孩子的睡前故事是最有爱的亲子互动方式,当爸爸坐在床边讲自己儿时喜爱的童话、故事时,爸爸也会和孩子一起走进五颜六色的奇妙世界,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比起妈妈发问式的讲法,孩子会更喜欢爸爸们讨论式的讲法,更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给孩子和爸爸买过一套《小熊和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系列绘本,爸爸经常会和孩子讨论里面的游戏,有时候孩子和爸爸通常还会玩里面的小游戏,而这套绘本她一定要让爸爸讲才愿意。

3.多运用网络技术与孩子联络

爸爸们在工作时,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和孩子打电话联络感情,并将它延续成为一个你和孩子之间的秘密约定,每天的这个点和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妈妈也可以主动地联系爸爸,比如宝宝有什么开心的事了,或是有什么烦恼了,可以跟爸爸视频聊天。久而久之,爸爸有力量的声音会印在孩子的心里。

4.和宝爸分享一点育儿过程中的小细节

有太多现实的原因让爸爸很难参与到孩子抚养当中去,比如宝宝醒着的时候,爸爸几乎不在家,爸爸到家的时候,宝宝又睡着了,即使偶尔爸爸在家,妈妈也会比较为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得上爸爸,什么时候又该让爸爸别多管闲事。

其实,哪怕爸爸再忙,妈妈们都可以每天跟爸爸聊聊育儿过程中的小细节,可能在外人看来有点可笑幼稚,但对父母来说却是特别温馨的。

随着孩子长大,成长中点滴的细节也越来越丰富,而多和宝爸分享育儿小细节,不仅能让宝爸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加深夫妻的感情,这也是养育孩子的幸福吧!

爸爸的角色不能缺失,也无人能代替

1.父母的良好关系,会让孩子拥有十足的安全感

孩子对父母关系会特别敏感,父母相亲相爱,孩子会是第一个知道并感激这一事实的人,孩子也会通过变得少出问题、更知足、更好养活来表达他的感激。爸爸爱妈妈,妈妈疼爸爸,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也是家庭的基石。

2.妈妈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爸爸的支持

妈妈们虽然很能干,但是如果她要一个人扛起全部重担,既要在孩子生活中充当强壮和威严的角色,同时又要爱孩子,这不仅仅会让妈妈负担太重,同时也会把孩子搞得稀里糊涂的,因为孩子所恨的妈妈,也正是孩子从心里最爱的那个人。

而爸爸需要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与妈妈道德和精神上的支持,爸爸要以父亲的形象进入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能学会同时拥有爱和恨的本事,这本身就具有了稳定性的作用。

3.自己的爸爸有区别于其它男人的独特之处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理想化自己的爸爸。孩子与爸爸生活在一起,了解爸爸的为人,这些都是孩子非常宝贵的成长经验。

每个孩子都会理想化自己的爸爸,而内心理想化的爸爸可以让自己建立对男人的观感,而现实的爸爸也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这让孩子知道,人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对女儿而言,这更有利于孩子与异性的相处。

对儿子来说,爸爸身上有许多正面和积极的品质,会让孩子更有勇气去探索。

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面是这样形容父爱的艺术:“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妈妈花心思帮助爸爸和孩子认识彼此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与爸爸互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爱就像是夜空里的启明星,只要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怕迷失方向,同时也更有利于未来与人相处的能力!

高级育婴师,有多年母婴护理经验,是多网络平台原创、签约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同时也是二孩妈妈,欢迎关注银花育儿,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

原创不易,看完受累点个赞吧,有任何观点也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7nGW4BMH2_cNUgqi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