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3月5日讯(记者赵歆)大年初二开始,市民陈青与丈夫张轶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为前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义务接送服务,两口子也成了志愿者车队里唯一一组夫妻组合,白天两人分头出门接送医务人员,晚上相聚一起关注疫情动态,他们说,城市里虽有病毒,也有抗疫之光,越来越亮。
陈青与爱人张轶都是1969年生人,用他们的话说,不算年纪大,正中年。在加入这场抗疫志愿者行动前,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单位上班,不同领域,这次加入志愿者车队,让两口子在“工作”领域有了交集,共同接送前线的医务工作者。
3月3日晚上9时,记者联系上陈青时,她刚刚忙完志愿者车队里的接送任务,她说两人加入志愿者车队其实还有些小故事。
(图为陈青与张轶 受访者供图)
“初二上午我去送了第一位医务工作者,中午回到家他就加入了。”
1月23日,陈青通过朋友,了解到公共交通暂停后,有医务工作者面临上下班等摆渡难题,想着自己家有两部车,于是便报名参加了志愿接送车队。“一开始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担心,是不是老实呆在家里更好。”大年初二,陈青在志愿者车队群里接到了第一单:从湖北中医院将一名医生送到汉口。“约定的时间是上午7点,爱人还没有起床,9点我回来了,他看到我一身防护服,就知道我出去干啥了。”中午两口子吃饭时,原本预想中丈夫的“劝言”没有出现,反而是来了一句询问:“还差人吗?我也加入和你一起送吧!”就这样两人两部车加入了同一个志愿者车队。
聊起志愿者工作,他们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感动。“我第一位接送的医生,我把她送到目的地时,她一直都没有走,目送我车离去。”从后视镜里,陈青看到了这位医生表达谢意的鞠躬,那一刻心中感慨万千。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在志愿者车队群里“接单”,接送。为了防止可能会出现的交叉感染,志愿者车队开始定向接送同济几大院区医务工作者。“昨天一位医生其实头天晚上就下了班,但是他发出的需求是早上再把他摆渡回家。”陈青说,这样的“细节”还很多。
夫妻两人白天完成志愿者工作,晚上一起看电视了解疫情最新动态。“好像咱们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样,其实整个城市的市民都犹如在一起‘工作’,并肩作战,我们的目标就是打好这场抗疫战!”如今城市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有更严格与完善的抗疫措施,也有着更多的方式解决医护人员上下班出行了。陈青与丈夫张轶由最初忙的阶段每天5至6单接送医务工作者,到如今的一天1至2单,他们说只要有需要,义务接送工作不会停。
(图为医护人员与陈青的朋友圈互动 受访者供图)
【编辑:刘明 范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