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数字经济 欧洲如何玩转?

2020-03-30   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宾报道】在数字经济这片战场上,欧洲虽然错过了第一波“战斗”,但正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 海外科技巨头或受限 新数字战略非希望能够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赢家。近日,为了在数字技术领域追赶中国和美国硅谷的步伐,欧盟于 2 月 19 日正式宣布启动新的数字战略,名为“塑造欧洲数字未来”。

围绕这一战略,欧盟将颁布多项新法规,覆盖AI、数据等多个领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计划在欧盟数据空间和云基础设施方面启动 40 亿至 60 亿欧元的投资。此外,还将有一些遏制“外来”科技巨头的手段出炉。欧洲为何输在了数字经济的“起跑线”,现在的发力又将带来哪些实效?本期欧时茶座将给出分析见解。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专家 王闯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沈逸

2019年9月27日,在旧金山人工智能峰会期间联想集团员工介绍人工智能产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发力晚重保护 欧洲在数字赛道上落后

欧盟承认,在第一波数字创新浪潮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和智能手机等消费市场领域,欧盟落在了美国和亚洲等竞争对手的后面。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AI与数据竞赛中,中美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两个国家,而欧盟此次推出的“塑造欧洲数字未来”,似乎意图打破现有格局,从而跻身上位,甚至是超越中美。

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发展战略,IT逐步发展成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战略。

2012年,美国又将大数据从商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强调利用大数据来激发创新,提高生产力,利用大数据改善生活,服务大众社会,以此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在2018年,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主要发布了“数据科学战略计划”。同时,也发布了“美国国家网络战略”和“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在其中明确提到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显然,欧盟意识到应对数字技术进行整体发力的时间有点晚。欧盟为了抓住数字革命带来的数字机遇,在2015年5月6日,欧盟委员会启动单一数字市场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革除法律和监管障碍,将28个成员国市场打造成为一个统一的数字市场,以繁荣欧盟数字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则指出,就基本国情来说,中国高科技发展已从整体上超过欧洲并具备了与美国竞争的可能。高盛其一份人工智能报告中表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决心在未来几年打造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的智能经济体。特别是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推手。

2019年3月5日,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中,2016年到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51%、20.35%和17.65%。这项研究预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而美国则会保持在6%左右。

另一方面,欧盟在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也是一大问题。2018年,欧盟出台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下称“GDPR”),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JeanTirole对GDPR表达了一些担心。他说:“这个条例(GDPR)太过复杂,如果不允许收集数据,就类似于‘想倒掉洗澡水,把宝宝也泼出去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认为,欧洲特别是德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根本立足点,以机械、化工、汽车、航空等传统高端工业领域见长。

但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互联网、信息化热潮开始,互联网经济、大数据、5G通讯等新兴数字经济业态一直都不是欧洲的优势。从市场规模来看,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早在2015年就达到了1.2万亿美元,但却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

董一凡称,硬件上看,西欧、北欧等较发达国家的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健全,但中东欧和南欧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且区域间、城乡间的不平衡性和互联互通不足也是制约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潜力的问题。

软件方面,欧洲在电子商务、软硬件服务等领域均未能诞生本土的超级巨头,初创企业与独角兽公司数量相较于美、中均落于下风,人工智能、5G、等均无真正的行业领军者。制度方面,欧盟各国在通讯、数据管理、电子商务方面的监管规则及相应标准亟待统一,语言文化、商业习惯差异性带来的市场同一性差问题也亟待克服。

新数字战略拿出组合拳 多方面发力数字经济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直言,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这部分不仅仅代表着经济发展,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其带来的价值和红利不言而喻。

欧盟必须奋起直追。最新推出的“塑造欧洲数字未来”可看作是一场“AI争夺战”,欧盟委员会热衷于消除汇集大量欧洲数据集的障碍,以推动新一代数据驱动的服务,以此提高相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地区竞争力。推动欧盟实现技术主权是冯德莱恩为27个成员国制定的数字政策计划的关键一环。

冯德莱恩日前在布鲁塞尔向媒体介绍了她的数字战略最新情况,她表示:“我们希望数字转型为我们的经济提供动力,我们希望在数字时代找到适合欧洲的解决方案。”

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专家王闯指出,欧盟数据战略从构建跨部门治理框架、加强数据投入、提升数据素养和构建数据空间方面提出四大支柱性战略措施,并就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出一项具体做法。

如构建欧洲数据存取和使用的跨部门治理框架,为解决部门、成员国间步调不一所导致的碎片化问题,欧盟推动构建一个跨部门治理框架;加大数据投资,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欧洲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技术主权。

同时,赋权个人数据,提高数据技能投入,欧盟将强化个人数据权,推动公众数据技能和中小企业能力培养。

例如,支持个人提升对其数据(个人数据空间)的控制权,如强化GDPR规定的数据可携带权,以实现对系统生成个人数据的更强控制;加大对公众数据素养的投入,

如“数字欧洲计划”截至2025年将为欧盟及其成员国补充50万数字专家,“欧盟技能增强计划”截至2025年将把欧盟基本数字技能人口从57%提高到65%。三是支持中小企业能力建设,如即将出台的“欧洲中小企业战略”,以及“地平线欧洲”“数字欧洲方案”、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将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发展机会。

此外,作为数据治理框架和相关措施的补充,欧盟将推动在战略经济部门和公共利益领域发展共同的欧洲数据空间。除已有的欧洲开放科学云外,欧盟还将支持建设覆盖工业(制造业)、绿色协议(环保)、移动、卫生、金融、能源、农业、公共管理、技能等九大领域的数据空间,战略文件中详细介绍了每个数据空间的政策法规背景、建设规模和时间表等情况。

“2019中德高端制造峰会”于当年11月3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图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及科学董事、斯坦福大学AI科学家Hans Uszkoreit博士作主旨演讲。(图片来源:中新社)

海外科技巨头或受限 新数字战略非“好消息”

在“塑造欧洲数字未来”这一战略文件中提到,“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掌握世界上大部分数据,不利于欧盟数据驱动型企业发展”,“欧盟高度依赖外部云提供商,易受外部数据威胁”。

王闯指出,为此,欧盟要加大数据投资,不断增强技术主权,提升中小企业数据技能,同时通过政策标准等规则体系保护欧盟企业利益,如欧盟将出台云规则手册和公共数据处理服务采购标准等,这些规则可能会对跨国互联网企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欧洲也有着监管的传统,这一次的新数字战略也不例外。

此外,欧盟已经在调查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如何使用数据。自2017年以来,欧盟已经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对谷歌处以82亿欧元(约合90亿美元)的罚款。2018年颁布的数据保护规则树立了新的全球标准。

欧盟还打算启动一场关于监管AI的辩论。欧盟表示,它打算审查被认为是高风险的AI应用,就像确保汽车、玩具和化妆品符合特定标准一样。

欧盟数字和反垄断专员玛格丽特·维斯特格近日称,很明显,无论以何种方式,当你是一家内容提供商时,我们都需要你担负起责任。

她正在考虑对使用新技术的行业展开广泛调查。此类调查过去曾引发对个别公司的审查,导致罚款和其他制裁。

欧盟提案中的其他内容包括涵盖跨境数据使用、数据互操作性和制造业、气候变化、汽车业、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农业和能源标准的新规则。根据各方反馈,欧盟提案的最终草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表示,显然,在数字经济高歌猛进的今天,欧盟也开始做两手准备,要构建某种欧盟可以信任、可以控制的力量,不说完全取代美国,至少可以多一种选择。

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内一批政要在柏林一次企业家会议期间的表态,就是一种清晰信号:欧盟需要追求“数字主权”和“数据库的控制权”。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与默克尔会商过“欧盟企业托管在美国的数据安全”等细节,再加上此次推出的新数字战略。无疑,这对美国在欧洲发展的科技巨头们并非是个“好消息”。

董一凡认为,欧盟在数字产业中也有极强的竞争和忧患意识,希望成为该产业的全球领军者,而非对美中在企业、技术及市场份额上的发展听之任之,甚至成为外国大企业逐利的竞技场,这些担忧既体现在近年来欧盟对谷歌、亚马逊等大企业的调查和限制,也体现在对自身网络安全、技术保护等方面的安全意识不断上升,以及对相关领域外来投资愈发增强的警惕防范上。

(编辑:秋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