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寒?
胃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阳气虚衰;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劳倦伤中,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畏寒的表现
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气温下降,则会出现胃痛、腹泻等。
我们身体的内脏都是有温度的,肠胃也是一样,中医所说的胃寒,就是脾胃虚弱,里面有寒气郁结。造成这种毛病,就是跟我们平时的日常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胃寒呢?
胃寒患者平时喜欢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经常生冷不计,冷热不挑,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胃寒
胃寒患者喜热饮、热食
胃寒患者舌苔白滑,边有齿痕
胃寒患者脉沉迟
胃寒患者口中无明显气味
胃寒患者胃痛伴有胃部寒凉感,腹痛,腹泻
胃寒患者得温痛减,得寒加重
如何预防胃寒?
多喝热粥
小米,虽说他属于粗粮,但是他们含有丰富的养分,大米、小米、等能够养胃,补脾虚。
多吃胡椒
无论是做菜还是熬汤,都加一些胡椒。胡椒能够祛除胃中的寒气。
少吃寒性食物
像香蕉。梨。这些东西都是寒性的食物。
避免吃各种刺激性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有刺激性的东西。
胃寒可多吃些橘子。橘子既好吃,还能防止胃寒。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如何来带走胃寒呢?
胃虚寒
表现: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治则:温中健胃。主方:理中汤加味
胃实寒
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
治则:温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朴温中汤加减
现代生活方式多食冷生更易产生胃寒的情况,在具体改善过程中需要仔细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