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可以说很热门了。
先是迪士尼翻包侵犯游客隐私权拒不接受整改屡上热搜,接着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开市客Costco在上海闵行开业,引发了全国关注。
据说在开业当天,总购物面积达1.4万平方米,拥有1200个停车位的Costco,瞬间被上海市民挤满,最终因为人流量过大,还引来了公安干警持续增援前来维持秩序,Costco迫不得已临时宣布下午暂停营业。
而在超市外面,众多驱车前来的顾客也从下高架的地方就开始堵车,拥堵路段长达800米,停车更是需要等待3小时。这样的盛况,哪怕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也是空前绝后,可见其火爆程度。
很多人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不理解,想不通Costco为什么会这么火爆。事实上,除开低价茅台、五粮液以及奢侈品这些营销手段的吸引外,Costco的经营模式的确有它的可取之处。
作为中国首家会员制仓储式超市,Costco的经营模式,售卖的产品以及规格都与其它的商超不同,由此带来的购物新体验大概也是它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所谓仓储式,通俗点来说就是大而多,对于居家囤货型顾客和选择困难症来说,Costco是一个好去处。和沃尔玛商品大而全的产品策略不同,Costco对每一个品类都只精选2-3种"爆款"类型,并且直接向厂家定制大包装,既节约了顾客挑选比价的时间,也便于库存管理。
看准国人喜欢小便宜,打价格战也是Costco的创新之处。在Costco,但凡有毛利率大于14%的商品,都要报CEO审批。所以Costco所有商品的利润都超低,甚至低于一般超市接近一半的水平。
此前Costco亚洲区总裁张嗣汉表示,"最便宜"是Costco最大的吸引力,百货类商品我们会比市场上便宜30%至60%,食品类至少也有10%至20%的价差。"
正因为如此,在这里,原本售价三四千的飞天茅台只要1400多,52度的五粮液只要919.9元,价值十多万的爱马仕更是不用配货,直接丢在货架上售卖。
很多人觉得自己捡了便宜,还为Costco抱不平,认为他们这样的经营模式不赚钱。殊不知,会员费,才是Costco的主要盈利来源。
开业前夕,Costco就以199元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客人成为会员,火爆开业之后,会员卡更是以原价299元出售。截止到目前,上海Costco的会员人数已经不低于16万人,也就是说仅靠会员卡,收入就已经高达三四千万。
对于资本来说,这3000万的最终受益远远不止它本身的价值。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银行定期存款是最稳健,但也是利润最低的投资方式。可是哪怕是把这3000万会员费以定期存款方式存入银行,按照大额存单百分之4的利率保守估计,一年光吃利息就能收获120万。更不用说这笔资金会被拿去做更多的投资理财,利润比银行存款高得多。
Costco的会员制在心理学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沉没成本,是指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会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对于大多数办过会员卡的人来说,付了一笔近300元的会员费,那肯定是要赚回比这更多的便宜才甘心。而让这笔钱花得值的唯一方法,就是继续去购买便宜的商品,无形中就增加了消费者去Costco买东西的频率。
再者,Costco的服务在一众商超中也有其优势。很多地方,忽悠消费者办完会员卡后就不管不顾,而Costco却很注重用户体验。
Costco在不同展区提供试吃服务,消费者可以无限量、随便吃,吃到喜欢的再购买,同时,它的西式餐饮部还提供热狗、披萨、牛肉卷、汤品、冰淇淋、拿铁、无限续杯的饮料等,很多消费者逛累了可以在此解决中饭或者晚饭。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很神奇的规定:绝不欺瞒消费者,消费者享有终身免费退换货的待遇。
网上曾有新闻报道,有人将使用了8年的打印机拿回Costco退货,结果成功了。这种售后机制虽然"变态",但也让Costco迅速建立口碑,积累了消费人群。据数据显示,Costco全球的会员续费率高达88%。
如今,距Costco开业已经过去了一周多了,没想到火爆不仅没有持续,反而迅速冷却,陷入了消费者排队退会员的尴尬期。
由此可见,虽然Costco席卷了一阵旋风,可当低价茅台、奢侈品不再供应时,精明的国人也冷静下来,不再愿意狂热追随它。
如今,Costco必须思考,在赔本赚吆喝的促销期过后,还能依靠什么黏住客户。
要知道,Costco虽然物美价廉,可是它的囤货模式、冷链供应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有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每户家庭平均人数是3.14,而且有止跌趋势,所以量贩式大包装适合家大方便储存,距离商超又远需要囤货的美国家庭。
而中国和美国恰恰相反,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大城市里,晚婚晚育的年轻人很多,2017年的时候,上海每户家庭人口只有2.66人,并且逐年减少。这样的现实情况就导致他们并不需要大量购买某样东西,否则只会造成浪费。如今,网上已经有不少总结Costco购物经验的帖子,其中一点就是:买食物要考虑家庭人数,可能保质期前吃不完。
除此之外,从饮食偏好上来说,Costco大多是冷链冻货,各种牛排海鲜之类的,而中国人比起冰箱的冻货更偏爱新鲜的食品,不论是各种肉类,还是蔬菜瓜果,都是越新鲜越好。
更何况,在如今的中国,不论是大型沃尔玛、家乐福,还是进口ole,亦或是华联、武商量贩等地方商超,给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实在不行,还有遍地生根的小型便利店。再加上电商的快速发展,哪怕足不出户,依旧可以网上下单,实现2小时内新鲜菜品送达。
面对这样的形势,Costco想要突围,恐怕只能从产品本身下功夫:他们必须挑到消费者喜欢、带来寻宝成就感的产品,要么有稀缺性,要么有不可取代性,诸如茅台。
因为仅靠一些低价的生活日用品想要挽回客户,是没有多大的优势的。毕竟Costco价格虽低,可它位置较偏远,消费者前往的出行成本加上停车费,平均下来也没有便宜什么。
在购物体验和服务上,Costco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作为会员制仓储,服务是很关键的一点,只有提供了好的服务,才能让会员续费盈利。
可是上海的Costco自开业以后,一直是爆满状态:停车要等位就算了,好不容易挤进商场,结果里面人山人海根本不能随意转悠,等到最终选定产品后,又被告知买单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
有网友评论:我这个人有个习惯,无论多便宜,只要人超级多,瞬间就不想买了!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在这种事上。
这就是购物体验差给很多人带来的直观想法:如果只是因为便宜,我并不是非你不可。
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愉快的购物体验比价格更重要。在这一点上,和Costco类似的山姆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较于普通零售大卖场拥挤的购物环境,山姆为会员家庭打造的是一个层高9米,通道宽达3米,购物车能同时容纳两名孩童的家庭式购物空间。
除了日常商品外,还能在这里找到时髦的电子产品、新款玩具和高档珠宝等让会员意想不到的新奇特商品。此外,山姆会员店采用了分段疏导的办法,一般不会形成排队长龙,无论是买单还是试吃,都不会占据用户太久的时间,如此门店管理使得会员体验感更好。
并且,作为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提供个人会籍和商业会籍两种选择,对已有会员进行了精细化的分层和运营,在现有的会籍上推出更高会费的"卓越会籍"。
"卓越会籍"在现有个人会籍基础权益上,增加了积分返利、高端齿科服务、网购免邮等权益。通过"卓越会籍"山姆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挑选出了更年轻、消费能力更高的80、90后中产家庭,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比如母婴亲子产品,增长对这部分用户的黏着力。
如今,Costco已在全球设有762家门店,营收总额整体上逐年攀升,市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Costco高居第35位,业内地位仅次于沃尔玛。
连股神巴菲特也对Costco钟爱不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巴菲特就开始买入Costco股票了,他的死党查理·芒格更是笑称:"Costco是最想带进棺材的企业。"
雷军也毫不掩饰自己对Costco的赞赏。他曾说自己在创立小米时,有三家公司对他影响最为深远:一家是同仁堂,让他知道要坚守品质;一家是海底捞,让他懂得口碑是超预期;还有一家便是Costco,让他知道如何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更便宜。
不得不说,对于中国市场来说,Costco的出现既是一种新的形势,也是一种新的趋势,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高昂的租金、土地、人员成本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Costco进入中国反馈很好:开业三天股价上涨6.5%,市值达到了1304亿美元。但Costco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之后能否延续它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不败神话,还需要依靠时间来证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圈外观察室】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