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2012-2018年间,“人工智能” 在学术、投资以及舆论界的热度整体持增长趋势,其中投资热度的增长相较最快。
根据亿欧智库统计,截止2019年5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093家,2014-2016年间创业热潮显著,集中在行业解决方案、机器人、企业服务和汽车行业。此后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增速减缓。
上述1093家企业,分布于25 个省份的45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占77.6%,相关政策颁布与当地企业数量有高度关联性。
在13项人工智能技术方向上,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机器人和IC设计占比有所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精尖领域应用的同时实现了生产生活领域的全方位应用。
上图展示了2012-2018年间,“人工智能”在学术界、投资界以及公众舆论中增长的变化趋势。从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来看,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热度增长较为稳定;投资领域在2014-2015年增速最快。
从2017-2018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依旧增长;公众舆论中“人工智能”话题的关注热度与学术曲线走势基本持平。
根据亿欧智库统计,截止2019年5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093家,其中78%的企业成立于2012年以后,集中在行业解决方案、机器人、企业服务和汽车行业。自2012年起,人工智能创业初见端倪,到2014年中国正式迎来人工智能创业热潮,再到2016年攀至顶峰,之后创业热度出现走低。从数据来看,因深度学习而进入“二次革命”的人工智能的创业窗口期已近于关闭。
根据亿欧智库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分布于25个省份的45个城市,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城,占到整体的78%。
与去年相比,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增长最多且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广东地区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而广州增速最快。整体来看各地人工智能企业有所增加。同时,累计至2019年5月发布人工智能创业政策的省份占比约达80%。亿欧智库认为,企业分布情况与近年相关政策的颁布有高度关联性。
关于技术方面,亿欧智库从企业所属的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在13项人工智能技术方向中,技术应用占比结构与去年统计结果大体一致,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智能语音分列前三。
若以2017年至2019年5月为节点,该时间内创立企业的所属技术领域占比与整体结果相比,有所不同:计算机视觉(32%)依然保持第一,深度学习(18%)和机器人相关技术(10%)则超过数据挖掘以及智能语音,分列第二、第三。
从私募市场来看,共752家企业获得投资,其中6%获得5次及以上投资。2012-2019年5 月,人工智能相关投资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投资阶段由早期向中期转移,A/B轮投资增多。从行业角度看,投资频数TOP5的行业为企业服务、机器人、大健康、行业解决方案和基础元件,投资频数均超过130次。
另外,本章节还呈现了68个细分行业的投资情况,在此不做详述。
从二级市场来看,中国共有77家上市企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其中A股35 家,港股5家,美股8家,新三板29家。
投资频数方面,在2012-2017年持续走高的背景下,2018年中国私募市场中的人工智能投资频数有所回落,同比2017年下跌20.7%。2019年1-5月的投资频数是2018年全年的23.7%,预计2019年全年投资频数将继续回落,达到2018年全年的一半水平。
投资金额方面,2012-2017年整体稳中有升,其中2015年更是同比增长了3倍。2018年的投资金额达到历史峰值,且当年投资频数有所下降,可知单笔平均投资额显著提升,具体来看(不计蚂蚁金服):
单笔平均投资额:2016年¥2.3亿/ 2017年¥1.8亿/ 2018年¥4.2亿
2019年1月-5月投资额为¥163.4亿,单笔平均投资额为¥2.1亿,较2018年下跌50%。同时2019年投资频数也将继续下降,总体判断,2019年人工智能投资市场将遇冷回落。
2012-2019年5月,人工智能整体投资阶段由早期向中期转移,A/B轮投资增多:
1. 种子&天使轮投资占比从2012年的56.3%,逐步降低至2019年1-5月的15%;
2. A轮和B轮阶段的投资占比从2012年开始稳中有升,于2019年1-5月占比一跃超过52%、25%,A轮和B轮投资频数合计已超2019年1-5月总体比重的75%;
3.C轮&D-IPO前阶段的投资占比在2012-2014年间持续上升,此后先降后升,
于2018年占比达到历史最高值,分别为9.5%、3.9%。2019年1-5月出现回落,占比分别缩至3.8%、1.3%;
4.战略投资从2012年开始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投资频数达21次,占比达到6.8%;2019年上半年数据为2起,占比为2.5%,预计人工智能企业与产业在资本层面的战略合作将于2019年出现回落。
从行业角度看,企业服务获投次数最多,为246次。投资频数TOP5的行业为企业服务、机器人、大健康、行业解决方案和基础元件,投资频数均超过130次,投资高峰均出现于2017年。投资金额TOP5的行业为行业解决方案、机器人、金融、汽车和大健康,其中行业解决方案行业的投资总额高达¥834.2亿。
从投资频数看,获投总次数TOP5的二级行业为:行业解决方案(169)、智能影像诊疗(105)、智能营销(86)、智能风控(80)以及AI芯片(63)。
从投资金额看,获投资金总额TOP5的二级行业为:行业解决方案、智能风控、服务机器人、ADAS系统以及AI芯片,其中行业解决方案的总投资额达¥834.2亿。
综合来看,获投次数与资金最多的是行业解决方案,说明最受资本青睐。行业解决方案基于通用技术平台进行跨行业的应用开发,无论是落地场景的广阔性,还是跨行业横向拓展时的效率及花费成本,都具有优势;其次是智能风控、服务机器人、ADAS系统以及AI芯片等二级行业,投资频数与投资金额均处较高水平;获投次数较多而金额较少的二级行业以智能营销和智能影像诊疗为代表,在资本市场也拥有较高关注度。
上图反映了中国752家人工智能企业获得投资次数的情况,整体基本呈现幂律分布。其中94%的企业获得5次以下的投资,仅6%的企业获得5次及以上投资。获得9次投资的是商汤科技,获得8次投资的包括小鹏汽车、优必选科技和云知声,获得7次投资的是极链科技、旷视科技和云丁科技。
获投次数在5次及以上的企业,投资阶段基本偏向中后期,企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和商业化阶段。
根据亿欧智库统计,截止2019年5月,共有77家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中国企业完成上市,其中A股35家,港股5家,美股8家,新三板29家。2019年1 月-5月暂无挂牌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但有不少企业如旷视科技已有2019年上市的计划。
2015-2016年,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增速达500%,反超A股数量。2016年增速达183%,共17家企业挂牌,创历史峰值。由于2015年前后A股市场频繁动荡,部分私募投资转向门槛较低的新三板市场,为新三板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
A股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以科大讯飞、汉王科技、华大基因、科沃斯机器人为代表。在港股上市的企业有腾讯控股、小米、众安保险、美图和平安好医生;在美股上市的企业有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搜狗、网易、猎豹移动、奇虎360等。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投资数量方面人民币基金占优、投资金额方面美元基金占优的态势。
2018年至2019年5月,共有573家机构参与投资。仅有7 家投资机构发生过10次以上投资。关注投资领域的投资机构中,真格基金、IDG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位列前三。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的投资布局各有侧重。阿里巴巴偏爱收购AI企业以实现技术融合;腾讯全力布局产业互联网;百度以自动驾驶为原点推开自身战略全图; 京东则更关注AI大数据与区块链方向的布局。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投资数量方面人民币基金占优、投资金额方面美元基金占优的态势。
从投资数量看,在2012年至2019年5 月累计的1796起人工智能投资事件中(除去3起港元基金投资),人民币基金投资事件1460起,占比为81%; 美元基金336起,占比为19%。而2018年人民币基金投资事件占比则一度达到了84%,人民币基金在投资市场的占比有所增长,参与度在逐渐加强。
然而,从投资金额看,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差距拉大。在约¥8356.3亿的投资总额之中,美元基金投资总额约为¥5875.9亿,占比达70%。人民币基金投资总额约为¥2480.4亿,占比30%。人民币基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7亿,美元基金单笔可达¥17.5亿。
2012年至2019年5月,中国共有1259家机构参与到人工智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中。其中,82%的投资机构仅发生过1-2次投资。投资频数在20次及以上的前10家机构为:真格基金、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创新工场、经纬中国、联想之星、洪泰基金、腾讯、晨兴资本和北极光创投。以人工智能作为主要投资方向的机构仅占少数。
2018年至2019年5月,共有573家机构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其中88%的机构在此期间发生了1-2次投资。仅有7家机构发生过10次以上投资,其中投资最多的机构为IDG资本(17次)。
真格基金、IDG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在投资数量上稳居第一梯队,领跑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广泛的投资布局。真格基金专注于TMT行业,多投资初生期企业;红杉资本中国和IDG资本则更多投发展期企业,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关注技术的商业落地层面,IDG看重智能语音技术。经纬中国、洪泰基金等投资机构对人工智能投资领域也有较高程度的关注。
综合排名前十的人工智能投资机构投资情况,亿欧智库团队在此解读上述机构所侧重的不同投资阶段、所头公司行业类型和偏好技术;同时解读百度、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的投资重点和特征:
TOP10投资机构
从投资阶段看,真格基金、联想之星、北极光创投关注偏早期的创业企业;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中国和晨兴资本关注发展期企业;而腾讯偏爱成熟期企业。
从主要投资行业来看,各投资机构具有相似性,主要关注企业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互联网服务汽车、安防、大健康、金融、教育。而每家机构也各有侧重,比如腾讯关注机器人,北极光创投关注基础元件等。
BATJ投资重点
阿里巴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阿里云为基础,偏爱收购AI企业以实现技术融合。
腾讯全力布局产业互联网,关注消费转型,投资覆盖各个轮次。
百度高调布局,以自动驾驶为原点推开大健康、家居、基础元件、金融等行业的战略全图。
京东与前三家相比布局实力较弱,与联想、科大讯飞、商汤一并处于第二梯队,关注AI大数据与区块链方向的布局。
附录一:中国各二级行业人工智能私募股权投资数据(略)
附录二:数据处理(略)
……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关注公众号“未来智库”,及时获取最新内容。
(报告来源:亿欧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