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没玩过,没经过、没见过,没过过富贵的日子,你能能写公子哥吗?
别装,装会死的!
没沉浸过优美的园林环境,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对园林进行过心灵的解读,能写园林吗?装不出来,也写不出来的!
拿着大观园图纸写《红楼梦》的曹公,那打小就是位公子哥。他家祖孙三代、四人做过江宁织造,从他太祖爷曹振彦算起,他可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富五代。人家出生在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他睁开眼就是绿树繁花,锦衣玉食;他和姐姐妹妹玩藏猫猫的假山,是奇、瘦、透、漏的太湖石;他读书,有他爷爷曹寅十万余册善本藏书。
曹雪芹出生的江宁织造府,织造府的西侧有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称作“西园”的园林区,这里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格局,虽小,却清雅幽静。园中的楝树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亲手所值。曹寅为纪念父亲,又在树旁建了楝亭。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頫就在这里接待京城的要员,和与江南的才子诗酒茶话。
这里曾经因为一次雅集而留下一幅画,这幅画又让那次雅集成为千古佳话:在纳兰容若过世十年之际,曹寅与来访的庐江郡守张纯修、江宁知府施世纶,在这亭内秉烛夜话,话题的内容是缅怀大家共同的好友纳兰容若。张纯修把这个难忘场景即时画了下来,题目就是“楝亭夜话图”。幼年雪芹可能多少次对着那幅 “楝亭夜话图”心驰神往呢!读着三位前辈在画作上的题跋,他多想与楝亭的星月与微风相融,穿越时空去参与这场雅集!
关于曹雪芹的出生地还有苏州制造府一说。有学者认为曹雪芹出生在他舅爷爷李煦的苏州织造府,也就是现在的苏州第十中学,这里也是典型的江南小园林。他的舅爷李煦在这里主持苏州织造工作三十年,织造署的西花园堆山凿池,曲尽自然人文之妙。
就这样出生在如诗似画的江南园林环境里,从小就在花园里读书、游戏,让曹雪芹对园中的建筑、匾额、山石、溪流、草木十分熟悉。曹雪芹在亭台楼阁间渐渐长大,南京的夫子庙、鬼脸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阊门、虎丘,都有少年雪芹的足迹。十三年的浸染,园中四时不同的景物变换,在幼年雪芹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华丽底色。这些种在骨子里的园林审美,让他在《红楼梦》中对园林的描写得心应手。
还不唯如此,北京有句老话说:三辈子会吃,五辈子会穿。在曹雪芹的血液里,园林的基因由来已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经监造过“三山五园” 之一的畅春园。在畅春园即将建好时,康熙让曹雪芹的舅爷、后来的苏州制造李煦担任做畅春园的大总管。
畅春园在海淀镇的西北侧,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外的地方。当年这里水草丰美、万泉涌流、杨柳茂盛,是造园的首选之地。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开始了第一次南巡,也是在这一年畅春园开动工营造。园子历时十几年建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于康熙二十四年以内务府郎中的身份监造了畅春园西花园工程,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外放苏州织造一职。
李煦也在建造畅春园的十几年中出了大力,康熙安排李煦作了畅春园的第一任大总管。三年后,康熙有安排李煦接替了曹寅做了苏州织造,而曹寅转任江宁(南京)织造。老皇帝康熙就像摆棋子一样使用自己的两个爱臣,让他们在职务上无缝衔接,为自己忠诚地服务。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上元节,曹寅应召到畅春园赏灯、赐宴,这是举家南迁赴任20年后,他最后一次的故地重游。半年后(七月),曹寅就在扬州天宁寺病逝,彻底告别了畅春园。试想一下,回到京城后的曹雪芹怎么会不关注这座与祖父和舅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皇家园林呢?
雍正六年(1728)十三岁的曹雪芹跟随家人回到京城,初居在崇文门蒜市口一带的十七间半房内。家庭巨大的变故,南北风貌的差异,都对这位早熟、聪颖、敏感的少年形成强烈的刺激。那个风花雪月的江南故园,成了他回不去的“秦淮旧梦”,这也使他在梦境中更加留恋与缠绵故去的岁月。
此时,曹家有着多位在皇帝身边供职、位高权重作的富贵亲戚。曹雪芹的姑父老平郡王纳尔苏,是世袭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的六世孙,据说曹雪芹曾经有一段在小平郡王表哥福彭身边“行走”的经历。曹雪芹的表哥小平郡王福彭,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18岁时袭平郡王爵。
福彭早年被康熙召入宫中,陪皇子弘历、弘昼读书。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在军机处行走,是当时最年轻的军机大臣。曹雪芹与这位年长自己七岁的表哥来往密切,曾跟随他多次进入过皇家园林,这为他了解北方园林的宏阔和宫廷的礼仪制度以及王府生活创造了条件。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到元妃回家省亲的礼仪:太监拍着手跑过来说“来了来了” ,庚辰本夹批写到“难得他写得出,是经过之人也”。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头绪很多,但纹丝不乱。为什么?因为曹雪芹人家经过见过,懂得皇家的礼仪。所以他笔下的大观园是有着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性,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具象园子的缩影。
乾隆皇帝酷爱园林,在他的主持下,北京最终形成了“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就在乾隆大肆兴建清漪园时,曹雪芹就生活在北京的西山,此时也正值他《红楼梦》创作的高峰期,大观园中稻香村、藕香榭、畅观楼、嘉荫堂、含芳阁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名称,很多都是在皇家园林中真实存在着,由此可见其相互借鉴的关系。
曹雪芹是位“爷”,他的家族与中国园林的缘分,他睁开眼看到的美好世界与十三年园林环境的浸染,和这位爷后来行走过的园林足迹,都让他的园林审美进入到一个无法比拟的崇高境界。因为人家的血液里,流动着几辈子形成的园林基因,这才使得他笔下的大观园那么优美自然地体现了中国士人对自然与生命的阐释和理想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