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廉價的筆觸下,公眾對這些職業的誤解正在增加。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決勝法庭》5.7分,《精英律師》5.3分,《完美關係》4.5分。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在近期播出的職場劇中,《安家》的豆瓣評分最高,6.3分。
從律師、檢察官、談判官,再到公關、翻譯官、房產中介,國內職場劇把視角肆意地伸到了各個行業、各個領域。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可惜的是,這些精心編排的職場故事都很難讓觀眾滿意,口碑還不及2019年的職場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
「尷尬」,是觀眾對國產職場劇的普遍印象。一群穿著西裝,踩著高跟鞋的俊男靚女,嘴裡隨便冒出幾個專業名詞,靠著天降的運氣和外援獲得成功,最後走上情感和事業的巔峰。這樣與現實脫節的故事,觀眾已經看得太多太多。
但我們仍需要職場劇。《非自然死亡》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未生》對職場新人心理的刻畫,《廣告狂人》對一個行業時代氣息的描摹,都多少觸動過我們的職業選擇和信仰。
觀眾只是不想再看到,自己引以為豪、辛苦拼搏的事業,在螢幕里變成了另外一番可笑的模樣。
我們的職場劇,到底出了哪些問題?
職場「精英」為何令人生厭?
很多國產職場劇中,人物的出場是「霸道總裁」式的。
在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一輛拉風的黑色轎車飛馳而過,車裡傳出一句自信的聲音,「贏了,已經往回走了」。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這是靳東扮演的律師羅賓,在《精英律師》中的第一句台詞。觀眾還未見其人,配角就已經開始了對羅律的吹捧:「首席律師」「多次獲得法律界的『奧斯卡』獎」。
伴隨著激情澎湃的BGM,羅賓迎來了首次亮相。他穿著一身帥氣西裝,戴著墨鏡,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他最後一個走上了電梯,擠滿了人的電梯顯示超重,全電梯的人卻要求藍盈瑩扮演的外賣員戴曦下電梯。戴曦堅持認為,羅賓應該是下電梯的那個人。
羅賓隨手拿出了一張名片遞給她。「如果你因此丟了工作,可以找我,我可以讓你老闆賠你很大一筆錢,我從來不說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說完,他和眾人一起把戴曦「趕」下了電梯。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這場戲之後,觀眾對這位精英律師的第一印象,是傲慢和自以為是。
他們就像是遊戲中,一出場就擁有滿級設備的人民幣玩家。他們會在戰場上盡情地放大招,破紀錄,引來眾人膜拜。「傻白甜」般的菜鳥玩家們,必須得到他們的救助,才能成功存活下來。
他們的形象和霸道總裁如出一轍:帥氣的西裝、自信的姿態、拉風的豪車、令人艷羨的履歷,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他們日理萬機,卻總是會有時間和精力,去手把手幫助一個單純、弱小的「職場小白」。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其實,這些只是編劇眼中的精英。
普通人眼中的精英,可能是穿著格子衫幾天不洗頭的程式設計師,梳著小平頭每天話不多的急診科醫生,每天艾特我們加班、開會的中年上司。
他們不會輕易地難為一個外賣員,也不會對自己的客戶大聲訓斥。他們不靠虛張聲勢彰顯專業,也不靠「命令句式」凸顯權威。
國產職場劇中的問題在於,他們只把「精英」二字理解到了表象。穿著、儀表、談吐只是「精英」們的外在,高效、自律、謙遜和嚴謹才是他們的主要素質。他們會竭盡所能地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信任自己的客戶負責。
他們或許沒有精緻的髮型,也不會隨口蹦出幾個英文單詞和高深理論。但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獨當一面,做出一個個正確的決定。這些不「drama」的「精英」,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同時,「精英人設」也不是萬能的。
在職場劇中,觀眾希望看到的,是「職場小白」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級打怪,排除異己,最終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超越。通過這些劇情,他們可以從中獲得與現實的參照,激勵自己像劇中人一樣強大。
韓劇《梨泰院CLASS》中的朴世路(音譯),是個初中學歷的前科犯。在監獄裡,他說要幹掉「長家」這一餐飲帝國時,沒有人相信;多年過去了,他用做苦力的錢開了一家小餐廳,還是沒人相信他會是「長家」的對手。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直到有一天,「長家」會長發現,有人突然大量買進「長家」的股票,會長內心發慌。下屬指出,這個人正是朴世路。八年前,還在監獄裡的他,趁「長家」股價暴跌時,用父親的死亡賠償金買入了超過一億韓元的股票。
圖片來源:人人視頻截圖
八年後,「長家」股價大漲,朴世路又把避險基金中的6億韓元進行了追加投入。前後相加,朴世路一共入股「長家」達19億韓元,成為了讓這家公司在意的人。
這條職場逆襲的路,從跌入谷底那一刻便已開始,怎能不讓觀者熱血沸騰。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然而,國產職場劇中一出場就光芒萬丈的精英們,天生就與現實世界拉開了距離。觀眾看不到他們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艱辛,也看不到他們有任何與生俱來的弱點。如此完美的精英,從未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又如何能與觀眾有半分共鳴呢?
在成為」精英」之前,要記得律師的職業,是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法律服務;在寫一名精英之前,要記得給角色輸入基本的公共禮儀和職業道德。
希望國產劇的編劇們,能夠儘快放棄「職場精英=霸道總裁」的幻想。職場不是情場,觀眾也不是偶像劇中的「小白兔」。
職場劇=「迷惑情節大賞」?
讓觀眾從失望走向棄劇的,是國產職場劇令人迷惑的情節。
播出近一周的《安家》,豆瓣評分從6.5降到6.3。這部改編自日劇的作品,還是沒能製造驚喜。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孫儷飾演的房產中介店長房似錦,同樣擁有華麗的履歷:曾是北京勁松店店長,華北片區營銷大賽十佳,安家天下北京地區五佳店長之一。她自稱,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
她遇到的第一個難纏買家,是一對博士夫婦。他們工作繁忙,但卻和父母孩子擠在一個幾十平米的小房子裡,懷著孕的妻子,只能在廁所里改論文。她對新房子的硬性要求是必須有一個儲物間,只有在那裡,她可以有自己獨處的空間。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恰巧,公司有一套著名的「跑道房」,十多年都沒有賣出去。房似錦直接放出狠話,要把這套最難賣的「跑道房」,買給這位最難買的客戶。
她的秘訣是,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客戶的工作單位,毛遂自薦。一開始,妻子和所有觀眾一樣,對這種刺探客戶隱私的行為極其反感。深夜在廁所改了一會論文之後,她卻突然想起了房似錦遞上來的名片,撥通了電話。
看房之後,妻子才意識到,這是一套戶型設計極其奇怪的「跑道房」,從臥室到廁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跑道。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用心良苦的房似錦,專門為了客戶提前裝修了房子,並安裝了一架可以通往頂層閣樓的自動扶梯。走進閣樓,是一個溫馨的獨立空間,晚上打開閣樓的天窗,還可以仰望上海的星空。
對房子萬般挑剔的妻子,頓時被「星空」二字迷住了。那一刻,她拋棄了之前所有的原則,從理性主義者變成了感性主義者,奇蹟般地接受了這套房子。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然而,為這片星空付出的代價,或許是起夜通往廁所漫長的路途,同居一室卻難以溝通的境況,不同房間不同季節的窘迫。
買房,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是極其謹慎的人生大事之一。普通人尚且不可如此兒戲,又何況兩位博士呢?
在《完美關係》中,同樣出現了令人難以理解的一幕。
一家遊戲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因過勞猝死,家屬要求賠償200萬元,但遊戲公司老總只想付23萬。膠著之下,該家公司的形象在網絡上一落千丈,玩家紛紛聲稱要卸載遊戲。獨立公關人衛哲和傳播公司總裁江達琳,要以公關的身份代替公司與家屬談和解。
遊戲公司老總不同意賠償200萬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聽到死者家屬的遭遇後,江達琳卻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他們反過來去要求客戶公司,增加給死者家屬的賠償金。看過了去世員工的創業日記後,前一秒還是奸商嘴臉的遊戲公司老總,頓時被員工的敬業精神感動了。
因為一本日記,他爽快地答應了家屬200萬的賠款要求,並且對這兩位公關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下一年的公關外包工作,將繼續由他們執行。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可惜的是,職場不是「世界中心」,沒法大聲呼喚愛。
品牌公關candy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從現實工作層面看,遊戲公司的老闆在找公關公司之前,就已經內部溝通好了這次談判他們的底線在哪,目標在哪。
如果真的想要多賠償,一開始就會多賠償。這種前期挨罵不吭聲,後期突然多賠錢,又付錢給公關公司的事情,在現實層面是幾乎不存在的。
為客戶解決問題,是公關人的職業道德所在。劇中如此「反水」客戶的行為,在現實中不但會承擔相應責任,還會被客戶兜頭兜臉地罵。
陝西西影電影頻道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編劇李相宇認為,劇情的不合邏輯,與文字和視頻不同介質有關。
他在知乎里提到,編劇在創作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自行腦補」的行為在。可能在劇本中,劇情的邏輯很嚴密,但在寫的過程中沒有展示出來,拍成影視劇才會發現問題。
其次,大多數編劇沒有對生活的全面認知,邏輯不縝密。小說尚可用文字展示心理活動,而影視劇則需要通過演員的表演、神態、語氣去呈現。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在各種演員類真人秀中,經常會出現演員圍讀劇本後「吵架」的環節。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對事物邏輯的理解一樣不同。一件事在小說里是A,經過劇本改寫可能成了B,導演認為是C,演員卻演成了D。
至於觀眾如何解讀,更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為了保證可看性,影視劇中可以適度出現一些誇張情節。但這些情節,切不可妨礙主線劇情的正常發展。每一個不合理的過度,都在損耗觀眾對角色的共情,對情感的共鳴。觀眾對人物命運毫無牽掛之時,就是他們無情的棄劇之日。
適度「騙」觀眾怡情,過度「騙」觀眾真的「傷身」。
「我的工作不是劇里這樣的」
國內職場劇的最大的問題,是不專業。
《完美關係》首次把鏡頭對準了公關行業。比起律師、醫生,大多數人對公關的職業認知仍然很模糊。
candy回憶,自己從來不會和家人說自己是一名「公關」,只說自己做的是媒體關係的工作。
然而,《完美關係》中呈現出的公關形象,則與candy的實際工作大相逕庭。
「公關廣義來說就是管理企業形象,讓企業與政府、公眾、媒體有一個良性的溝通和互動。真正落實到實踐裡面,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對企業既有的一些項目進行簡單的包裝,和記者溝通尋求更多的媒體曝光的機會。」candy說,在實際工作中,對接自媒體、KOL也屬於公關的工作範疇。
《完美關係》中的獨立公關人衛哲,承接的第一個項目是為出軌的公眾人物挽回名聲,屬於緊急危機公關。然而,他卻狂妄地坐在沙發上,隨意指使著重金委託他們的客戶。連小助理都可以飛揚跋扈地對客戶說出,「讓你給我就給我,閉嘴」此類話。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曹雲金扮演的耿躍,在劇中是一位脫口秀主持人。他在出軌被拍後,似乎喪失了所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公關讓他跪他就跪,公關讓他跑他就跑。公關與客戶的溝通,更像是警察在審問犯人。
candy認為,衛哲和他的小助理在工作態度上,就沒有任何公關人的專業可言。
「公關人有個很重要的素質,就是保持情緒穩定,解決問題。但像衛哲一樣吵吵嚷嚷的公關,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小助理作為一個新人那樣凶客戶,第一個月肯定就被炒掉了。」
衛哲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先像偵探一樣破解了視頻來源,再像經紀人一樣為耿躍夫婦闡明離婚後的經濟損失,最後像婚姻調解員一樣要求耿躍下跪認錯。這些工作,已經超脫了其本來的業務範疇,公關更像是一個萬能的救世主。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在替遊戲公司談和解金的案子上,公關的職業範疇又一次被擴大。
「談判過後,如何挽回遊戲公司的公眾形象,才是公關最重要的工作。劇中就理解到和家屬談判,很淺。這個工作HR或法務也可以做。」candy說。
資深品牌公關方哲認為,這樣的問題應該由公司法務出面解決,而不是外包的公關公司。公關原則上只做媒體關係,賠償多少公關說了並不算。
「危機公關的方法論和目標,就是維護公司長遠利益。難的是要釐清事實,和說服管理層落地執行。外部團隊很難迅速執行,本來在業務那邊獲得信任感就很難,公司更不會把糾紛隱私透露給外部團隊。如果中間有一些核心信息沒有透露,就會影響到公關的決策和執行策略。」
方哲覺得,《完美關係》中的公關太過於臉譜化。編劇只是在順著公眾的喜好和理解寫公關,但卻不了解公關具體的工作。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我們經常能在國內的職場劇中,看到搞錯專業知識的醫生、亂扯法條的律師、沒有法律常識的庭審現場。呈現特定行業工作的職場劇,為什麼總會在專業性上「翻跟頭」?
在一般國產劇的前期開發方式中,編劇話語權較弱,經常會受到不專業的建議壓制,製片方、導演和演員也有權力在製作過程中修改劇本。為了讓劇集儘快「回本賺錢」,一些在市場上已經被驗證過的「成功套路」,還會成為製片方對劇本的要求。
所謂的「成功套路」,既包括「小甜劇」中的「霸總甜寵」、都市劇中的家庭倫理,又包括一些與觀眾「套近乎」的手段,比如用觀眾熟悉的角度去寫某一職業,以防內容太過專業,觀眾幾集棄劇。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當前幾集劇本得到了平台方的認同,製片方就會正式立項,讓編劇儘快趕工後面的劇本。藝恩《中國編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資本的湧入,影視項目也在不斷加速運轉,編劇成了快速生產的機器。合理創作周期在一年左右的劇集,經常會被壓縮至兩、三個月內。
編劇沒有過多時間,對劇中職業進行徹底、完善的調研。他們只能把戲劇化的情節與職業要素嫁接,作為吸引眼球的噱頭。專業性的不足,還可以通過檔期、平台資源和流量明星等方式補足。
編劇要讓片方滿意,片方要讓資方滿意,沒有人直接對觀眾負責。
國內職場劇雖然口碑普遍不高,但收視率大都居高不下。《親愛的翻譯官》2016年年度收視率第一;《談判官》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精英律師》收視率一度破2。
觀眾們邊看邊吐槽,但下一部劇集還是會出現這些問題。叫好不叫座,消耗的是觀眾對職場題材的耐心,同時也冒犯了那些被戲劇化呈現的職業。有網友稱,自己的姐姐是一位律師。過年回家,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向家人解釋,自己的工作不是像《精英律師》里的靳東那樣的。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在廉價的筆觸下,公眾對這些職業的誤解正在增加。沒有一份工作是始終光鮮,也沒有一份工作會有「天降神兵」。
欣慰的是,廣電總局在2月6日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片方在備案公示時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減少對劇本創作的擠壓,「趕工劇本」「注水劇本」或將越來越少。
既然打著「職場」的名號,那就要多一份對觀眾的尊重,多一份對職業的尊重。
(文中candy、方哲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