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自寫作業監控曝光:全國一半媽媽發現,看到了自家的的影子

2020-04-21     小於兒育兒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寫作業時總是坐不住

寫一會兒就東張西望

作業不拖到最後不著急寫

……


假期更是如此,總是在開學前「惡補」。你是否能在下邊這個孩子的身上,看到你孩子的影子。


有位網友留下孩子一個人做作業,並偷偷用手機錄下了孩子的寫作業過程,引起不少父母的共鳴。


爸爸說了句「趕緊寫吧兒子」就出門了,孩子還真的開始寫起作業來。 但寫作業狀態僅僅持續了16秒,孩子就開始扭頭,用手指點敲旁邊的牆面玩兒。 敲牆時間,持續了10秒左右。 之後孩子又傾斜身子,去推拉自己身後的門。總共用時1分31秒。



可能是玩夠了,孩子終於想起了「正事兒」,繼續開始寫作業,持續時間1分21秒。 寫了不到2分鐘的作業,又扭過頭開始點牆壁,這次耗時1分30秒。


感覺敲牆壁都比寫作業有趣多了。 接下來,孩子繼續回到書桌,寫了51秒的作業。 再然後,扭身用手指在牆上畫了一會畫,持續了16秒。



雖然不知道在畫什麼,但應該挺有哲理,因為接下來的42秒,他什麼都沒做,就在椅子上「思考人生」。 也許思考累了,他開始積極扭動身體,摳摳手,摳摳腳,進行了1分38秒的「瑜伽練習」。


直起身來,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又用了15秒思考下一步計劃。 最後,他做了個「經典決定」:上……廁……所。


從開始寫作業到上廁所,總共用時差不多9分鐘。 孩子真正用到作業上的時間,卻只有2分多鐘。 其餘的6分鐘,都在做無關的事情。

很多網友說,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但更多做了父母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


其實這段視頻的情況,非常的真實也非常的普遍。 多數孩子寫作業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現過類似情況。 而這類問題的根源則在於,孩子的專注力不夠,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想讓孩子學習效率提高上去,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才是重中之重。


一位小學生家長找我求助說:

孩子小時候特別聰明,人見人夸,但上學之後卻變得三心二意,上課沒法集中精神,寫作業也總是粗心犯錯,不安定坐在位置上,做事效率低,經常被老師批評,成績也下降了!


我只能很遺憾地對這位家長說:「10 歲已經過了訓練注意力最好的時間,現在想要改可能沒那麼簡單。」


很多父母都忽視了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據研究,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時間段,0~3 歲是黃金期,3~6 歲也有效果,越大越難培養。


3 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這個時候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習慣養成非常快;6 歲以後,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腦容量已經接近成人,再想改就愈發困難啦。


多數中國父母,並不知道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重要性,等意識到問題再想改變,卻為時已晚。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力」這件事,是越早越好的!而且受益一生!


為什麼孩子專注力不好?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家孩子專注力很差,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而忘記原本正在做的事情,讓家長十分頭疼。


那麼,為什麼孩子專注力不好?


首先,家長要確定孩子專注力不好不是病理性方面的問題,比如大腦發育不完善等緣故。其次,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與家庭有關。


1.父母的干擾

不知道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個場景,孩子正在認真的堆積木,媽媽一會兒過來給孩子喂水果,一會兒讓孩子幫忙拿東西,一會兒又嫌孩子堆得不好,非得摻和進去......孩子玩積木正是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時刻,但是媽媽卻一直干擾孩子,這種行為不僅會破壞孩子遊戲的心情,還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2.經常缺少父母陪伴

家長工作任務重、生活壓力大,常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這也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情感無處宣洩、沒有安全感。如此一來,孩子就需要一個情感的宣洩口,比如電子產品。再加上父母也沉溺於電子世界,孩子有樣學樣,更致使電子產品剝奪了孩子的注意力。


3.父母過度寵溺

都說專注力可以通過遊戲來提升,既然玩玩具也屬於遊戲,是不是可以給孩子買無數的玩具呢?現在社會,很多父母都特別寵溺孩子,買玩具也都是多多益善,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過多的玩具,只會干擾孩子的專注力。因為他們在選擇一個玩具玩耍時,總想著還有無數了玩具,於是一個玩具沒玩完就去玩別的,長此以往,他們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專注力自然也會差一些。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話題,其實是父母如何控制住自己,不去毀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保護出來的。



下面教父母們如何培養和保護孩子專注力的十種方法,供家長參考。


方法一: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改定時為定量。


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並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


要求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方法二: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要儘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


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方法四: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個時間(10-20分鐘)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小文章大聲為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一直堅持下去。


方法五: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簡潔。孩子們都喜歡顏色鮮艷、圖案精美、功能多樣的鉛筆盒,功能則應該越簡單越好,鉛筆和橡皮也要造型簡單,功能單一,避免孩子把它們當作玩具來玩;孩子的書房也要收拾得簡潔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來,不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儘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為孩子創設安靜、整潔的環境。


方法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和書籍。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


方法七: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當孩子玩兒玩具的時候,也要關掉電視機;做作業的時候,也不要放音樂。


方法八:跟孩子一起玩兒「自我約束力」的遊戲,並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情境幫助孩子增強多刺激下的自我約束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


方法九: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錯誤,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可以給予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方法十:採用盯點法可以隨時訓練的,在教室和家裡,每天盯著某個點和物體看上幾分鐘就可以的,還可以採用舒爾特訓練法。這個方法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普及、最簡單的訓練法。



其實,說到底,要是想讓孩子專注、獨立,家長少說話,多觀察,暗中保護就對了!


說的太多了,表面上是擔心、愛護,實際上是干擾、招人厭煩的絮叨!


如果孩子做事沒有耐心,看書看一會兒就坐不住了,經常帶孩子的大人可以嘗試著先反思和改變自己,讓自己安靜一段時間,再來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有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mmfwnEBfwtFQPkdYs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