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雙孢菇栽培,發酵期的5種正確管理方法,你全掌握了嗎

2019-11-06   玥蔚說農業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栽培雙孢菇時培養料的發酵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還有雙孢菇的播種方法。雙孢菇是我國應用最廣泛的雜交菌種,菌絲生長迅速、強壯有力的特性,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們的喜愛。可是在發酵過程中沒有做好相對措施,所需要的條件得不到滿足,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那麼雙孢菇的發酵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發酵完成播種又需要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由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一、培養料發酵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

培養料在發酵過程中,由於處理方法不當,需要的條件得不到滿足時,往往容易產生下面這些問題:

(1)糞多、草少,料堆壓得過緊,造成透氣不良,厭氧

發酵堆溫不高。要及時採取措施,提早翻堆,將培養料拌松,縮小料堆,增加通氣性,以提高堆溫。

(2) 草多、糞少,堆得太松,垛太小,經風吹日曬,料內水分蒸發,糞草過干,微生物活動困難,堆溫不高。一般,應提早堆起樁,適當放鬆樁,輕拍並用足夠的水來增加堆溫。

(3)翻堆時發現部分培養料發黑、發黏、發臭或發酸,這主要是因為培養料內水分過多,厭氧發酵的結果。。翻轉樁時,請將中間的黑色,粘稠,有臭味和酸性的培養材料轉向外部,然後搖動材料,讓裡面的水揮發,並在樁中打孔以提高透氣性。

(4)料堆內產生白色粉末狀物質,在高溫、乾燥的情況下,耐高溫的放線菌容易大量繁殖、生長,消耗培養料的養分。發現有白色粉末狀物質時,必須澆足水分,防止高溫區過干。

(5)料堆內草腐爛,糞塊生,有氨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培養料前期堆溫不高,又沒有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培養料不是腐熟而是腐爛,需及時翻堆,提高堆溫。

(6)後發酵結束後培養料過干:主要原因是前發酵結束後,培養料的含水量未適當提高,後發酵期間又未能採取保濕措施。播種前雖又補水,但易引起雜菌感染。此時可用消毒液、多菌靈溶液調節水分,既補充了水分,又可防止雜菌發生。

(7)鬼傘:鬼傘孢子大量存在於糞堆和霉變的稻草。麥稈上,在高溫、高濕和鹼性環境中,特別是培養基有較多氨氣存在時極易發生。子實體發生前,鬼傘在菌床上沒有明顯的特徵。一旦子實體形成,則可看到許多灰白色或黑色的小型傘菌,散生或簇生。防止鬼傘發生應從培養料堆制入手,將畜糞、稻草、麥稈曬乾,特別是已霉變的麥稈應曬乾,殺死鬼傘孢子。選用適當的培養基組成,防止氮含量高。室外前發酵時若發現料堆周圍有鬼傘,將其翻入堆中心,讓高溫殺死菌絲和孢子。室內後發酵時溫度應逐漸上升,並適當通風換氣,供應充足的氧氣,以免產生厭氣發酵,使料內的氨氣充分散發,提早覆土能抑制鬼傘生長。

二、雙孢菇的播種方法

(1)撒播:將菌種掰成顆粒,把菌種量的一半撒於培養料上,扒松料層,將菌種拌入料中。整平料床後,將餘下的一半菌種均勻撒於料面上。再用清潔的木板輕輕拍壓,使菌種和培養料緊密結合。對保濕性能差的菇房,播種後最好再加一層0.5~1.0厘米的培養料或覆蓋1厘米厚的軟土,用於保濕。

撒播的優點是能使菌種在良好的條件下發菌定植,菌絲封面快,雜菌難以侵染;缺點是用種量大。

(3) 穴播:也稱點播,整平床架上的培養料後,用直徑2厘米的木棒按深度5~7厘米、行距10厘米在料面上呈"品"字形打穴。將菌種顆粒放入穴中,用培養料蓋好,輕輕拍平。播種深度還應根據播種期間的天氣而定,風大天氣乾燥,可適當深播,陰雨天要稍淺一些,即使在床面露出少量菌種也沒事。穴播的優點是布料均勻,節約用種,且可提前出菇;缺點是易發生漏穴現象。

(3)條播:整平床架上的培養料後,以行距10厘米、條幅5~10厘米、深5厘米橫向開溝,均勻撒下菌種顆粒。然後挖第二條溝,將挖出的料覆蓋在第一條溝上。按此步驟,依次開溝,一條條播種。

優點:鋪料快,節約工力和時間,菌種容易萌發,成活率高;缺點是用種量大,如果沒有管理好,容易在溝中發生變形的子實體。

(4)混播:將培養材料放在床土後,把種子顆粒按比例混合到培養材料中,使麵糰表面平整,然後用乾淨的木板輕輕按壓,讓菌種和培養材料相互接觸。為了不讓表面失水,播種後應在材料上覆蓋一層薄薄的培養材料或1厘米厚的土壤層。

混播的優點是布料均勻,省工省時,雜菌污染率低;缺點是用種量偏大。

(5)層播:先鋪一層培養料,整平料面,均勻地撒一患層菌種,然後在菌種上鋪5厘米厚的培養料,再在培養料上撒一層菌種,依次操作播種三層,最後一層用菌種封面,木板拍平,使菌種與培養料緊密接觸。封面菌種要占總量的1/3。

層播的優點是播種速度快,菌絲封面早,雜菌污染後低,出菇整齊。

學會上面幾點,能更好的解決發酵過程中對的一些問題,如果大家有什麼不清楚得可以給我留言,我會為大家做出解答,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我,每日為大家更新三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