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種植,不同地方的施肥方法不同,這裡有正確的施肥技術

2019-10-19   玥蔚說農業

大家好,小編今天結合了各地老農種植芝麻的施肥經驗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並結合實際情況應用。

(一) 基肥

芝麻的生長期短,對肥料的需求相對集中。基肥的施用是奠定芝麻高產基礎的重要措施之一。群眾說:"有錢的時候很難買根莖和肥料。"施用足夠的基礎肥料可以使幼苗生長壯壯,並滿足芝麻生長發育所需的大部分營養。基礎肥料主要以農家肥為基礎,農民的肥料比較齊全,肥料效率緩慢而持久,對改善土壤和促進地下微生物活動具有許多優勢。根據以上對芝麻對氮,磷,鉀需求的研究,一般施用約6000公斤的農家糞便相當於形成150公斤芝麻所需的氮,磷,鉀的儲存量。

以有機肥料作基肥時,若能摻入適量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效果更好。若施用磷礦粉和骨粉,應在施用前與有機肥料混合制。

南方酸性土壤用石灰作基肥,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夏芝麻和秋芝麻需搶時播種,施用基肥在肥源、勞畜力等方面都有相當困難,可事先把糞送到地頭,待前作收穫後立即施肥搶耕搶種。

芝麻根系在土壤內分布較淺,主要根群都集中在地表下4寸左右的土層內。當基肥用量較小時,以淺施、集中施為宜,掩埋過深,效果反而不佳。據河南省信陽地區農科所試驗,基肥每畝3000斤,掩埋3寸的畝產133斤,較掩埋5~8寸的分別增產4.3%和11.8%。經驗證明,等量的肥料以採用集中施肥的方法較好。集中施肥既節約用肥又能得到較大的增產效果。據湖北省瀉陽縣的調查,條施基肥的芝席比撒施基肥的增產20%左右。江西、四川、廣東等省多採用開溝點播和穴播,一般把基肥施於播種溝內或按穴施肥,這些都是經濟用肥的辦法。

(二) 種肥

芝麻種子自身所含營養物質有限,施用種肥能使種子發芽後及時得到充足的養分以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

種肥應具有肥分濃、效應快、用量少的特點。如用農家肥料作種肥用,必須先經腐熟。種肥的施用量應視肥料的種類而定,各地因肥源和習慣不一,施用種肥的辦法也不一致。種肥的施用方法,一是把肥料與種子混合一起,隨種下地;一是在播種後用肥料覆蓋。種肥用量不宜過多,餅肥以15~20斤,化肥3斤左右為宜。廣東等省有的地方用細碎廄肥每畝100~200斤,加骨粉4~5斤,硫酸銨2~3斤混合配製種肥。南方各省用灰肥土雜肥於播後覆蓋種子,每畝施用量一般為1000斤左右。河南省有的地方有用木矮納合播種時把種肥羲入地里。種肥的施用方法各地雖有許多不同,但對經濟用肥,提高芝麻產量都有相仿的作用。

(三) 追肥

芝麻的生育期較短,秋播的80天左右即成熟,夏播的95天左右,春播的也不過110~120天。在整個生育過程中,以開花結薊期間生長最為旺盛,莖、葉的生長和開花、結薊並進,吸收的氮、磷、鉀養分約占全生育期吸收總量的70%。

在較短時間內需要吸收大量的養料,僅靠施用基肥顯然是不夠的。特別是夏芝麻和秋芝麻地區,由於季節緊迫,農活繁忙,農家肥大部已用於春播糧、棉作物,肥料比較短缺,往往施不上基肥或基肥施用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追肥對芝麻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追肥能提高芝麻產量,這已為實踐所廣泛證實。但是追肥的方法很重要,只有合理追肥,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效果,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1. 在苗期追肥時,在不施用基肥或基肥質量不佳的情況下,拌種量較好。如果將肥料或土壤肥料用作追肥,最好在苗前和苗後早施。推遲追肥時間不僅可以滿足開花和結皮期間對養分的大量需求,而且還阻礙田間作業,甚至損害幼苗。施用速效肥料最經濟,最有效的追肥時期取決於土壤的基礎和幼苗的生長。如果地面力較好,播種及時,幼苗生長較好,追肥時間可稍晚至開花期開始;如果地面力差,播種較晚,則幼苗生長稀薄,為促進壯壯幼苗,追肥應處於苗期進行。

2. 在開花初期,芝麻種子的芽處於開花初期,與幼苗期相比,根吸收能力增強,植物的乾物質積累顯著增加。這時,追肥可以促進花蕾的分化,並為盛開階段奠定大量的養分。物質基礎。各地試驗證明,在施用基肥的條件下,開花初期追肥效果最為顯著。

3. 開花期,芝麻開花期是指膠囊和種子相繼形成,發育最旺盛,對養分的需求急劇增加的時期。為了滿足開花期和芝麻芝麻的最大養分需求,防止後期施肥,並在開花期施用速效肥料,可以減少黃梢和空白處,使種子發育良好。

4. 芝麻開花期間在芽根部外噴磷鉀肥。芽和芽期間外施施肥的方法補充了磷和鉀養分。該方法簡便經濟、施肥效果好。

經過各地的試驗證明,芝麻追施速效氮肥,增產效果明顯。由於芝麻需鉀量大,在增施氮肥的基礎上配合鉀肥,增產更為顯著。追肥時間以蕾期或始花期較為適宜,花期迫肥不宜過遲。在缺磷的土壤上應於施用基肥或早期追肥時補施磷肥。大田使用根外噴施磷鉀肥,每畝每次可用過磷酸鈣3斤,以少量清水溶化過濾,再加入0.5斤硫酸鉀,兌水100斤噴施。效果與磷酸二氫鉀相仿。

芝麻追肥應當與中耕、培土、灌水等田間管理結合起來。施肥後進行中耕培土,可使土肥融合,防止肥料散失。在摘情不足時,追肥後要結合澆水,以利根系吸收,使追肥發揮更好的增產效果。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