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繫辭下》載: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名,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是古代市場形成最早的記載。傳說中的皇帝,堯、舜都是這種市場活動的積極提倡者,舜還親自參與買賣。被後世奉為商業神的先祖是王亥,據說王亥發明了牛車,他成天趕著牛車,滿載貨物往來於部落之間進行交易。據郭沫若先生考證:「殷人的商行為無疑是已經開始了」。殷代對商人確實重視,因此有「殷人重賈」之一說,因為做買賣的在當時大多數是殷商人,所以後來就把專門從事買賣交易的人稱為「商人」。
漢武帝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商業空前發達的一個時期,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一些富商大賈的出現。陶朱公、呂不韋、子貢、計然、白圭,都是富可敵國的大商人,其中白圭因為經商有術,有理論,有實踐、被奉為商人的祖師。這些商人常年奔走於各國之間,遊說諸侯,參與政事,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民間基礎。
大單于
雁門關外大同地區也出現過類似的商人,不過名氣不如以上那些人,時代也要晚一些。他便是西漢時期的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州原為雁北十三縣之一,八、九十年代才獨立成市)人聶壹。聶壹是從事牛、馬買賣生涯的大商人。經常往來於匈奴和內地。漢武帝劉徹準備發動對匈奴發動反擊,聶壹是最早秘密參與其事的商業巨頭之一。著名的「馬邑之謀」聶壹曾充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馬邑故城
漢武帝劉徹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農曆六月,決定對匈奴用兵。為了聚殲匈奴,便想到了與匈奴單于非常熟悉的聶壹。聶壹為了民族大義,欣然應允。於是來到單于庭對匈奴大單于說:「我能做內應殺死馬邑令、丞等人,繼而全城投降,你可以得到哪裡的全部財產」。匈奴單于相信了這位「老朋友」的話,親率大軍殺奔馬邑。再說聶壹回到了馬邑,漢軍馬上做了部署,先將精兵埋伏到武州塞一帶,然後將幾名死囚犯的腦袋砍下,懸掛於馬邑城門之上,詐稱馬邑令、丞的首級。
馬邑故城
單于聞訊知聶壹已經得手,喜出望外,立即率軍南下,直奔武州川而來。說來也湊巧,一名雁門尉史因為軍務要去馬邑,被匈奴前鋒抓住。這名雁門尉為了活命,將「馬邑之謀」的內情和盤托出。單于聽罷,大吃一驚,急忙率人馬原路撤回。「馬邑之謀」落空了,漢與匈奴的關係也從此破裂了,從此揭開了漢武帝三次反擊匈奴的序幕。這位商人聶壹頗有點鄭國「犒勞秦師」的那個商人弦高的味道。一面經商,一面也參與軍國大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很濃重的一筆。至於聶壹最後結局,史書並無片言記載,據說隱姓埋名,改姓為張,三國時期,誕生了曹魏一代有勇有謀的大將張遼。
漢軍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