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了一圈蘋果商城的遊戲榜,發覺預訂榜上又換了一輪新遊戲。
其中,《獵人》,《家庭教師》以及《灌籃高手》都名列其中,著實令我興奮不已。
要知道,作為一個偽漫迷,《灌籃高手》代表的是童年的籃球夢;《獵人》雖說被作者富奸老賊長期拖更,但依舊是業界經典;而《家庭教師》更是在當時「死火海」制霸的熱血漫年代,用獨特的世界觀圈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三部作品無疑都是我心中所好,讓我毅然決然的點擊了預訂。
隨後我鑽進了B站開始翻看這些遊戲的內測錄像,結果大失所望——「換湯不換藥的遊戲,到底可玩性在哪裡?」
記得前陣子在試玩《戰爭藝術》自走棋時,老陳咬著牛奶吸管問我:「這款自走棋好玩在哪裡」?
當時並沒有過多接觸自走棋的我,著實想不出一個讓我去推薦的理由。
因此我隨口說了一句:「玩起來還湊合吧。」
戰爭藝術.無限進化 宣傳片截取
但我當時心裡多少起了些波瀾。
要知道,我是一個忠實的「內容至上」主義者,華麗的畫面與浮誇的噱頭是吸引我的第一要素,可要想讓我沉浸其中,要不擁有豐富的劇情與廣闊的世界觀,要不就是足夠的可玩性。
而這款自走棋,若非朋友推薦以及平台幾千塊的稿酬,我早就想放棄了。
末了,老陳補了一句:「一款自走棋如果沒有足夠的IP支撐著,要想活下來很難。」
戰爭藝術與SNK聯動,算是這個遊戲最知名的IP
老陳是個遊戲從業者,雖說走的是推廣而非研發,但能讓他作出如此評價的必然有他一定的道理,而這份「道理」,卻如同芒刺一般梗在我心頭許久。
我很想對他的言論進行反駁,將我心中「內容至上」的觀點完完整整的闡述於他,但我卻不敢開口。
因為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我深有體會。
知名IP是財富的根本,充分的流量就是變現的最佳途徑。
就算我是一個過於理想的蠢貨,活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多少也受到幾分薰染。
就像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掛上了柏林電影節的諸多獎項,以及金馬獎的最佳改編劇本,可這一年多來又有幾個人知曉這部令人絕望到充滿希望的作品呢?
《大象席地而坐》海報
在我看來,《大象》默默無聞的原因,關鍵就在於他的演員陣容不夠華麗。
除去主演章宇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黃毛收穫了一些名氣,其餘演員的知名度真的不高。
《大象》中的章宇,飾演一個給兄弟帶綠帽的人渣
而現如今國內的遊戲市場,不,甚至說國內的全部市場,都如同電影一般可以換算成一個公式:「知名IP+不差的內容=財富。」
篇首說的我對於三款內測手游表示失望,失望的就在於廠商抓准了「知名IP」,卻沒抓准「內容」。
比如鵝廠的《獵人》,多經典的一個動漫IP啊,小傑為了凱特黑化,奇犽與小傑之間的友誼,會長在蟻王一戰的壯烈身死,這些都是漫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最後《獵人》手游掛著一個《火影》的橫版格鬥遊戲框架。
《獵人》手游,與《火影》相似的操作
這不彆扭嗎?
再說《家教》,原作中廢材男主阿綱因為作為首領的責任而一步步成長,陪伴在他身旁的守護者們各個也稜角分明;然而在手游中這些稜角分明的角色卻成了一堆SR與SSR?連遊戲打鬥架構也掛著一個《崩壞3》的影子。
氪金系統千篇一律
打鬥場景與《火影》相似,同時加入了《崩壞3》的支援系統
這不難堪嗎?
至於《灌籃高手》,我壓根沒有勇氣去了解。
我怕毀了我的童年,毀了我心目中的經典。
一個知名IP的授權,對於遊戲來說無非是撐開玩家基數的基底;而一款遊戲能否存活,壽命長短,直接掛鉤的是遊戲的內容質量。
去年年底我迷上了紫龍的《夢幻模擬戰》,基於年幼時對於《夢戰2》這殿堂級SRPG遊戲的美好回憶,我成功的被這款手游引導貢獻了幾千軟妹幣。
但在主線劇情走到幾近尾聲時,回過頭看著一倉庫積灰的SSR,除了索然無味再無更多念想。
一倉庫的SSR,用的就那麼幾個
我花費了金錢,花費了時間,除去打發了一段時間的空虛,就沒有更多的東西了。(但好歹紫龍在夢戰主線中加入了原創劇情,雖說有些許生硬卻也還算湊合)
現如今的遊戲市場如出一轍,這些遊戲大廠除了撈金似乎就沒有更多的新意。
就像俄羅斯套娃抿著小嘴可人的笑著,這些遊戲掛上一層IP跟套娃沒什麼兩樣,扯開皮囊內里千篇一律。
要可玩性沒有可玩性,比他有趣比他正宗的還站在那兒;要劇情性沒有劇情性,照搬原著IP賣一份情懷,玩個遊戲當看回憶錄?
把玩家當韭菜,割一把再長一把?
這背後除了資本操作,還有一份對於「遊戲」應該有的熱愛與敬畏嗎!
就拿FGO來說,同樣是氪金為主硬肝為輔,玩家萬年單機各憑廚力,憑什麼他不像諸多手游那般短命,卻依舊能多次逆襲王者榮耀,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一次又一次的榜首位置?
FGO的氪金系統價格不菲
因為他的劇情足夠豐富,因為他解開了諸多玩家心中的疑惑,因為他進一步填充了Fate系列的世界觀。
FGO帶給玩家的是更為遼闊的二次元世界,就像一本小說一部電影,他讓玩家沉淪其中不能自拔,玩家心甘情願的自掏腰包為這場感觀盛宴買單,這無可厚非!
十月新番中,FGO是一個霸主般的存在,另一個是刀劍
生命是物理加上藝術所構築的奇蹟。
衣食住行各個行業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遊戲文學電影體育則填充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試問,現如今這樣的「套娃式手游」,他們何德何能配上「藝術」二字?
17年的吃雞,18年的自走棋。
這兩個遊戲能在MOBA遊戲的統治王朝下圈地自封,最關鍵的不在於IP,而是他們的遊戲性迎合了玩家的需求。
雖說自走棋基於DOTA2這個經典,卻反哺給了DOTA2更多的日活。多少不曾接觸DOTA的萌新玩家,衝著自走棋下載了DOTA2?
這才是遊戲的根本魅力!
從操作,視聽以及腦內反饋,共同組合成的一個華麗篇章。
玩家在這樣的社會中日漸成熟,孰是孰非誰好誰壞他們看的比誰都透徹;而廠商假如依舊毫無新意停滯不前,那迎來的將會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崩塌。
就像我們現在依舊聽著老歌,對於周杰倫林俊傑等一眾「老」歌手情有獨鍾,卻不曾在意那些不知名新人翻唱了什麼又折騰了什麼專輯,狗屁不通的東西又有什麼資格讓人沉淪其中?
這是娛樂圈的悲哀,是華語樂壇的悲哀。
而這份悲哀,我不希望在遊戲圈內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