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茶和草藥,從三個方面深入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歷

2019-09-26     蘇青梵專治熊家長

前陣子看網上很火的漢語六級考試,題目是請說出下列句子中詞的含義。題目一:我想過過過兒過過的生活。題目二:校長說衣服上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別別別的,你偏別別的。題目三:下雨天汽車上路,滑了一下,還好我一把把把把住了。題目四:用毒毒毒蛇毒蛇會不會被毒毒死?

這些話雖然我們一聽就懂,可是外國人聽完這些可就完全蒙圈了。很多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別人眼中卻變得與眾不同。最近讀到的這本《好想去旅行·中國》就講出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祖國在其他人眼中的樣子,還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在作者伊莎貝拉·盧卡塔眼中,中國是個製造大國,鋼筆、毛衣、帽子等等很多東西都是中國生產的。除此之外還有陰陽五行、針灸草藥等等有趣的傳統文化。

《好想去旅行》的作者伊莎貝拉·卡盧特是波蘭圖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他希望能把波蘭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偶然間她了解到了中國文化,便一眼愛上了這個國家,並且對中國的文化而著迷,她來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旅行過。

伊莎貝拉·卡盧特把自己眼中的中國寫了下來,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


提到中國,就一定要提到中國的美食。

中國美食

還記得當時《舌尖上的中國》播出時,引起的一陣小小的轟動麼?這是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國的飲食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每一道菜,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的吸引著食客們的胃,說到胃好想中國人的胃都與外國的不同,大多數人喝不了涼的牛奶。

出國旅遊的時候也很難接受國外酒店沒有熱水的設定。就是這個中國胃,造​就了中國的美食。

在中國,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家,吃飯的餐桌上總能見到幾個精心烹飪的菜肴,如果恰逢過年看,更是各盡其能拿出拿手菜,雞、魚、肉是肯定不會少的。

作者發現不同於國外的餐飲文化,中國的廚房裡總是熱熱鬧鬧的,紅紅火火的。不論是大刀切肉時與砧板的碰撞聲,還是蔥姜蒜下鍋後爆出的滋滋聲,又或者是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都奏出一曲歡樂的廚房交響曲。

做好的食材被盛入碟子中,擺放在大家面前。人們會用筷子夾自己喜歡的菜吃,也會放到大的可以轉動的圓盤上,方便夾菜。


中國美食享譽世界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菜色香味俱全,並且優秀的廚師能讓每種食材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由於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人們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四川人喜歡吃辣,而江浙地區人們則飲食較為清淡,而廣東沿海地區的人們很愛煲湯。我們國人吃東西的類型也是很廣泛,很多外國人是不吃動物內臟的。

有次看到一個視頻節目,讓外國人品嘗我國的食物,事先他們並不知道這些食物是用什麼食材做成的。

有次端上來一盤魚皮,他們吃的津津有味,後來一聽說是魚皮,頓時覺得不可思議。還有一次給吃了盤牛口條,品嘗的直接感覺超出了三觀,說了句我剛剛和牛親嘴了,很是搞笑。

可見各國的飲食文化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覺得我們中國的東西很好吃。

在書里還貼心的給出了大廚推薦的菜系,比如北京烤鴨、擔擔麵、宮保雞丁和麻婆豆腐等等,並且配上了形象的插圖。


除了美食文化,中國還有一種歷史悠久的茶文化。

茶文化

要說中國是茶的故鄉,可一點都不足為怪,若從神農氏發現茶葉的時間開始計算到現在,少說也有4700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上古時期,被稱作農耕之神的神農氏,常常以身試藥,傳說他的腹部透明,吃下去的植物還可以在他體內正常生長,這樣就可以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情況。

有一天神農氏不小心吃到了毒草,後來又因為咀嚼了一種綠色樹葉解了毒。這種茶葉還散發出一種清新的香味,神農氏開始對這種樹葉進行深入研究。

在古代人們並不是像現在這般飲茶的,宋代的人們會把茶碾碎,當成調料來添加。像如今這種用開水沖泡的方式到明代才形成。

而且那個時候茶可不是隨便的普通人家可以喝的上的,它被當作一種名貴的藥材,只有身份尊貴的人才能喝的到。

到了唐代的時候,有個茶學專家,名叫陸羽。被後人奉為茶聖,並且撰寫了《茶經》。這本書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紹茶的第一步專著。從茶葉的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及飲茶技藝等等全方面進行了論著。為後世對茶葉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茶除了有我們常知的提神醒腦,解毒的功效外,作為我們常說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之一,可見茶在我們的生活里是多麼的普遍。


雖然如此普遍,但是大多數人可能只能說的上幾種茶的種類,如果按品種來分,茶可以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每種茶的功效也有不同,比如咱們最常見的碧螺春或者龍景屬於綠茶。綠茶是一種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葉。

綠茶有抗氧化、預防癌症、降血脂、降血糖、護齒明目的功效。大家常說綠茶是寒性的。紅茶是熱性。

而紅茶是全發酵茶,適合胃寒和有胃病的人用,主要有祁門紅茶,金駿眉,雲南滇紅茶。具有促消化、助食慾、利尿消腫等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烏龍茶有鐵觀音,武夷岩茶、大紅袍等等,這些茶都是經過發酵的,具有養胃的作用,其中最特別的要屬武夷岩茶,由於製作方法的特殊性,它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甘醇。這樣更是使它兼具了綠茶和紅茶共同的功效,具有減肥、美容、降血脂、抗氧化、防衰老、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消食去膩等功效。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人群。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白茶主要有白毫銀針,首日芽,天山白、白牡丹、壽眉火貢眉。這種茶不太多見,但是功效卻不容小覷,既能防癌抗癌還能治牙疼等功效,尤其是陳年的白茶可用作幼兒的退燒藥,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真是不可多得的良藥。

黃茶屬於輕發酵茶,主要有黃小茶、黃大茶、四川蒙頂黃芽,黃茶可以助消化,補鐵補血,消除脂肪、提高脂肪代謝、預防食道癌燈燭用。但是貧血的人和失眠人群不適合喝。

黑茶有助於消化,能抗氧化,降血糖,殺菌消炎、利尿解毒等功效。看到抗氧化這個功效,看來黑茶是能夠抗衰老的,加上了這樣一條功效,黑茶肯定又要登上愛美女性們購物清單了。


作者發現在中國,綠茶更被人們所接受,平時喝的人很多。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喝紅茶,不同的是紅茶更適合秋冬飲用。

而喝茶也是很講究的,一般要小口小口的喝,三口喝完是最優雅的。並且因為喝茶有講究,還發展出了一門「茶藝」,也有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士會去考取茶藝師這個職業。

提到中國還有不得不說的推拿、針灸和草藥。

在外國人眼中肯定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吧,沒有手術沒有開刀,更沒有儀器檢測。僅僅摸摸脈搏,看看舌苔開幾副草藥就能治病。

這部分是我最喜歡的內容,很好奇在外國人眼中,我們神奇的中醫是什麼樣的。作者把我國中醫的基礎理論理解的非常透徹。

正如她所說,老祖宗認為要想身體健康,就要追求陰陽平衡。讓氣血順暢的在身體內運行。並且要想追求健康,不僅僅是生病的時候及時去醫院救治。

而是在平時沒有生病的時候,就要注重養生。身體就好比是一台機器,平時若不注意保養,那壞起來,必然是需要大修的。 只有平時注意保養了,才能少生病。而這個保養就是養生,養生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推拿按摩和平時的飲食療法。

比如秋天空氣乾燥,人們容易咳嗽上火,那就需要多吃一些滋潤的食物。除此之外刮痧也是一種中醫的療法。


中醫認為人體存在看不見的經絡和穴位。通過刮痧來疏通經絡可以讓氣血行走的更加順暢,氣血不通容易引起很多疾病。

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很多身體部位的疼痛,都是由於氣血循環的不順暢所導致的。不導致筋絡不通的原因,則是有風或寒進入了身體。

中醫常講人體有六氣,若六氣過盛,而表現出對人體有害的一面,即為六邪。六邪來源於大自然的六氣,為風、寒、暑、濕、燥、熱。正常情況下,六氣組成大自然。

除了刮痧之外,還有針灸和草藥可以促使氣血循環。他們形式不同,針灸是通過刺激穴位、草藥是通過藥理作用促使經脈通暢。


《好想去旅行·中國》這本書里還介紹了很多關於我國的內容,包括四大發明和萬里長城,還有無數和歷史文明等等內容。雖然很多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內容,但是看到一個外國人寫出來,還是很有親切感的。

正值國慶之際,看到這本書,一本書讓人游遍大江南北。更覺得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有趣和美好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i7FlW0BMH2_cNUg3i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