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個閨蜜都很羨慕大C
她家的小CC吃飯都不用人操心,每次能吃大半碗米飯,長得也好,白白胖胖的,據說都18kg了,個子也高,目測有95cm,一點都不像才2周零五個月的孩子。
但上個周大C帶著去體檢,結果一出來,大C就懵了:超重,貧血!
這怎麼可能呢?
CC可不挑食,魚蝦肉蛋菜都愛吃,吃得還不少,怎麼看都不會營養不良,為什麼會貧血?
後來一檢查才發現是缺鐵造成的!
小心,稍不留意,寶寶就缺鐵
>>>>9-24個月的寶寶對鐵的需求量格外大?
其實和CC差不多情況的有很多,也許你都沒覺察到,孩子已經缺鐵了。有統計顯示,尤其在娃9-24個月的時候,因為寶寶生長發育快,對鐵的需求量大,但飲食結構又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很容易出現鐵攝入不足。
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周歲之前就喝牛奶的寶寶,更容易貧血。這個時候的寶寶食量並不大,喝了牛奶,一般也吃不下別的食物了,但牛奶中鐵含量很低,相反,鈣的含量高,鈣是會干擾人體對鐵的吸收的,低鐵攝入,外加吸收不好,那出現貧血的機率自然就高了。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明,嬰兒期患缺鐵性貧血,輕的會影響食慾,重一點會導致孩子的智力發育受到限制,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
當然,如果補鐵過量了也不行,會給寶寶身體的代謝帶來很多壓力的,甚至中毒、死亡。美國醫學研究所食品和營養委員會認為,13歲以下的兒童,每天鐵的攝入量最多不能超過40 mg。
40mg是什麼概念呢?以我們最熟知高鐵代表——豬肝為例,每100克豬肝里就含有31.1mg的鐵,40mg也就是128g豬肝裡頭的鐵含量。
但是哦,媽媽也不要太緊張,這些吃到肚子裡的鐵,我們大概只能吸收5%到20%,不會因為正常飲食而攝入過多的鐵。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鐵?
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帶寶寶去正規醫院做血常規和血清鐵蛋白檢測。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寶寶在周歲甚至更早前就要去做貧血篩查。
爸媽們也可以根據以下幾個貧血的體徵去做初步判斷,再決定要不要去醫院看看:
體徵
體質不好,容易生病
精神不振,不愛動
胃口不好
皮膚、粘膜蒼白(比如嘴唇、手指、口腔粘膜)
呼吸急促
愛哭鬧
注意力不集中
不同階段怎麼給寶寶補鐵
很多媽媽以為是從寶寶6個月開始,其實並不是。
從你懷著他時就要開始了哦。從媽媽懷孕到寶寶兩歲之間的1000天,是決定孩子一生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最關鍵時期,特別是在媽媽肚子裡的280天。孕媽如果缺鐵,不僅會影響胎寶的智力發育,也會增加出生後寶寶的貧血風險,因為寶寶出生時身體所攜帶的鐵,來自於媽媽的血液。
>>>>0-6個月
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不需要專門補鐵,母乳和配方奶粉里都有足夠的量。母乳喂養的媽媽,每天補充9mg就可以。
如果生產過程中有大出血的,可以在寶寶出生後去檢查下血紅蛋白水平,評估貧血的嚴重程度,由醫生來定要不要服用鐵劑、輸血。
注意:成人鐵補充劑對兒童可能是危險的。兒童意外服用鐵丸會生病甚至死亡。所以,一定要記得把你的鐵劑放在孩子們夠不著的地方,特別是二胎家庭。
如果媽媽貧血還能不能喂奶?
當然可以了,而且這對你們母子都是有好處的哦。雖然看起來好像母乳會帶走你更多的鐵,但因為哺乳而沒來的月經,恰好可以幫助你守住鐵的平衡。
>>>>6個月以後
6個月以後可以吃輔食了,就可以通過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鐵,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來幫助鐵的吸收。
而存在於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形式:血紅素和非血紅素。
- 血紅素鐵只存在於肉類、海鮮和家禽等動物源內,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最好的鐵質來源。
- 非血紅素鐵則主要存在於蔬菜、穀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含鐵食物薦:
牛羊肉、動物肝臟、肉類、魚類、母乳、豆製品、動物血、小米、高梁、玉米、綠葉蔬菜、黃紅色蔬菜、黑木耳、海帶、紫菜。
還有哦,鐵劑空腹吃補鐵效果最好,同時還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維C的水果來促進吸收。
但記得別喝牛奶、茶葉、咖啡哦,都會影響鐵的吸收。
富含維C水果
橙汁,橙子,草莓,紅、綠柿子椒、木瓜、西蘭花、柚子、哈密瓜、西紅柿、西蘭花、芒果和紅薯等。
肉鬆是補鐵不錯的選擇,瓜媽教你怎麼自製
製作過程:
1、準備好食材,豬裡脊200克(我們也可以選擇牛裡脊、雞大腿肉、雞胸肉等,這些都很適合給寶寶吃)
2、豬裡脊洗凈、去腱皮去筋,切成小塊
3、將切好的肉塊和清水一起入鍋,水開後小火煮半小時左右,或者用高壓鍋可以減少時間(可以適當放一些姜、蔥一起煮)
4、煮好的豬裡脊出鍋洗凈、瀝干盛出
5、放入料理機打碎,這個時候打出來的是比較粗的碎末
6、將上述打好的粗碎末倒入鍋中,小火翻炒,炒至水分干且呈金黃色
7、接下來我們要再次將炒好的粗碎末放入料理杯中進行攪打,多次重複處理以後,肉鬆的質地就非常的細啦
8、好啦,肉鬆做完了,是不是相當簡單
瓜媽嘮幾句:
其實我還是蠻擅長做點輔食啊,炒個菜啥的,瓜瓜也一直比較給面,吃方面沒讓我操心過。但我特別想和家裡娃吃飯特別有困難的爸媽說幾句: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飲食,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別特別大,而每個孩子每頓飯菜的量也是不均勻的,波動也不小,另外,娃吃飯跟食物的搭配、餐具的配置都有密切相關(真的別小看)。
有不少媽媽問我,孩子對新加的輔食總是很抗拒,咋辦?沒關係,不強迫,但一次次地出現在他們面前,有科學家做過研究,基本上新加的食物出現在孩子面前10次以上,他們接受的機率那是會顯著提升的哦!
所以養娃這事,咱們學到的越多,也就焦慮得越少,慢慢來,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