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急救人員,從事急診工作已經有將近5年的時間了。在2015年7月——2017年9月間,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120院前急救的調度。我曾調度過京港澳高速連環車禍的創傷急救,也曾調度過一氧化碳及磷化氫吸入的中毒急救,還曾調度過急性心梗心臟驟停的院前搶救等等。
今天,我給大家普及的不是急診工作有多麼偉大,有多麼神聖,或者有多麼高尚。而是想給大家宣傳一些切合實際,力所能及的科普知識——珍惜120急救資源。
2017年9月27日,是我調度的第463天。在此期間調度車次4267次,空車次占1014次;平均月調度420次,空車次占96次;平均日調度15次,空車次3次。有時候一天的空車次能占到總出車次的一半甚至更多。
日積月累這確實是對120院前急救資源的浪費和褻瀆。所以,作為一名急診人我很有必要做一些事情來呼籲大家保護我們有限的急救資源!
有時我們是一隻玩偶!
手機在當下已經泛濫成災。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乳臭未乾孩童幾乎人手一部,更別說是當代的學生了。
案例1
一天晚上我們接到120指揮中心的命令單,說是在市區某高中操場上有一位同學暈倒了。情況緊急!讓我們火速趕往現場!
到達目的地後救護車圍著操場轉了一圈,我們並沒有見到報警人,隨後就按照命令單上的手機號碼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但是反覆幾次都無人接聽。就這樣我們在操場上等了大概有20分鐘。
這時從一座寢室樓里跑過來一位男同學,笑眯眯的對我們說:「醫生!不好意思!是我打的120,不過我沒病。事情是這樣的,剛才下晚自習我和幾位小夥伴打賭輸了,他們說讓我打120作為懲罰,沒想到你們真的來了!」
聽到這位同學的解釋我們又恨又氣。基於他是未成年的學生並且認錯態度誠懇,我們就沒有追究他什麼責任,只是對他進行了現場說教。
如果說這則案例不能作為代表的話,那麼下面的這件事就比較過分了!
圖文無關
案例2
這是開發區的一起車禍,到達現場後我們並沒有見到頭破血流的場面或者是車輛撞擊後的狼藉。
救護車剛停下,一名所謂的「傷者」(中年男性)就衝到我們跟前說:「別人開車把我給撞了,我本來想著讓他給點醫藥費就不去醫院了。他不肯給,我就打了120。」我們說:「走吧!去醫院檢查一下。」「傷者」說:「你得讓肇事者和我一起去,總不能花我的錢吧!他不去我也不去!」
說到這裡,憑我們的職業經驗以及對他健康狀況的評估,我們斷定這是一起碰瓷事件。
隨後我們就說:「如果您有什麼不舒服請配合我們到醫院檢查一下,我們沒有權利讓誰和你一起去,如果你不願意去醫院,我們就離開了,後面還有任務呢!」此話一出「傷者」更是惱羞成怒:「中!你們走吧!你們走了,我還打120,你們還得乖乖的給我來,還整不了你們。」(事實還原現場對話,沒有添加半點修辭,如果當時您在現場會感覺更可氣。)
就這樣僵持了30分鐘,我們給指揮中心反饋了一下就返院了。
有時我們是和事佬!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案例1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下午我們接到命令單說是旺旺佳緣小區有人打120,但是沒說具體怎麼不舒服,讓我們去看一下。
來到這個小區我們到了X號樓Y單元3層報警人的家裡。只見一對兒青年人背對背坐著,旁邊站著一位老太太。
我們就問:「是你們打的120?家裡有誰不舒服嗎?」兩位青年人默不作聲,過了一會兒,老太太說話了,一口純正的河南方言:「恁來了,家裡木誰不舒服。這倆是俺哩孩兒給媳婦兒,剛才他倆吵架了,我也勸不住,想著恁來了嚇唬嚇唬他,叫他們和好,妥了。」我們聽了又可笑又可氣:「老太太您打錯電話了吧?我們是醫院的,您應該打110吧!」老太太又說:「110來了不都把他們抓走了麼,那事兒不都鬧得更大了!我想著你們不都是為人民服務哩,都一樣,就叫你們來了。」我們說:「您這樣做可是不對的啊!事情嚴重的話,您還得承擔責任呢!可不能亂打120 。」這時兩位青年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都跑過來給我們道歉說:「醫生,不好意思。我們下一次不亂打120了。」我們說:「你在生病的情況下打120,這是您的權利。當然,我們作為醫務人員肯定是希望你們都健健康康的。」
這還算是給面子的。
案例2
上個星期的晚上召陵尚莊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也是一對夫婦吵架了,當時已經晚上11點多了,報警地點是在尚莊村頭地里。
到達現場後,我們足足等了2個多小時。在此期間,報警人的電話始終打不通,也沒人接車。最後還是通過村長和社區民警費盡周折才找到報警人的家裡,發現他們已經睡著了。是不是感覺很可氣呢!
因為他們兩個人的事情,民警和我們兩個部門都在為此提心弔膽。這不僅造成了急救資源的浪費,也占用了其他人的急救通道。
有時我們是廉價的計程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圖文無關
案例1
我們的急救中心是漯河市最大的急救站。我們不僅承擔著市區的120任務,同時還是臨潁、舞陽、西平、西華等周邊地區的急救力量。這天,我們就到了西華縣張明鄉的一個村子裡接病號。
先來了解一下路程及地理位置吧!西華不屬於漯河直接管轄,這個村子位於漯河和周口的交界處。道路崎嶇坎坷,不管是走高速還是走縣道鄉道來迴路程都在3個小時以上。
接過命令單後我們沒有猶豫直接奔赴現場,長途跋涉後到達了病人家裡。但是又一次讓我們吃驚!
見到報警人(中老年、體型偏胖)的第一面,我們都不認為他是患者。只見他能吃能喝,能走能動,只是說話有點口齒不清。按理說這也屬於打120的條件。驚訝的在後面呢,伴隨患者上車的還有他的兒子、兒媳等七大姑八大姨6、7人,確確實實把我們的救護車給坐滿了,車上唯一剩下的治療空間也被患者的孫子給占用了,連我也被擠到了副駕駛的位子上 。我們告知家屬:「車上不能坐這麼多人!」家屬說:「我們都在漯河市內上班,得知我爸不舒服,今天上午就回來看看,我們人多坐公交車回去不方便,想著趁你們的車回去,順便給我爸看看病。」聽到患者家屬的解釋,我們無言以對,也就沒再說什麼了。
如果說這個案例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下面的就不能忍了!
案例2
召陵白坡有人打120要救護車,到達現場後我們沒有見到病人,卻見到了幾個年輕人。
我們問:「是你們打的120麼。」答到:「是的,我們想去第一人民醫院。俺有個病人在那裡看病,我們幾個想去看看他。」是不是感覺這個理由很奇葩。我們不但沒有讓他們上車,反而對他們進行了現場批評:「你這樣打120可是不對的啊,嚴重浪費了醫療資源,追究責任的話,你們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呢!」
見他們沒有認錯的意識,我們給120指揮中心反饋了一下就返院了。
如果今天我不是把平時的工作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給大家,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們還有這樣的一面吧!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能夠告誡自己及身邊的人們珍惜急救資源,合理使用120。
如何正確撥打120?
當您身邊有急危重症的患者,我們希望您打120,電話接通時請您保持冷靜,把地點、病情、電話號碼、姓名等準確的反映給120指揮調度人員並保持報警電話通暢。我們會第一時間接到命令,克服一切困難到達您身邊,盡最大努力解決患者的病痛。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