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給患者進行常規輸液的過程中,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想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下午阿呆為49床老太太進行bid的輸液,本來核對好相關信息以後,直接穿刺,老太太有留置針,咱們直接將針接上,也沒啥問題。正當阿呆已經處理好各項事務,準備去其他病人那打針的時候,老太太的孫女叫住了阿呆:「護士,我想問你個事兒。這個留置針,今天用完是不是要拔了?」
拔了?阿呆回憶了一下之前看到的醫囑:「你們家老太太明天還有輸液哦,也是一日兩次的。」仔細捧起老太太的手看了看,「這留置針保護的也挺好的,可以暫時不用換的。」
老太太在邊上連連點頭表示贊同,「這個能用,滴的挺好,能用……」
「可是……」孫女皺著眉頭,滿臉糾結「我之前聽說,留置針一般只留三天,留久了不好。」
「這……」阿呆想根據經驗告訴這位家屬,留置針是可以留的時間長一點的,之前老師也有講過:只要穿刺點皮膚無紅腫、滲液,輸液通暢,患者不覺得痛就可以用,甚至阿呆之前還看見過一篇文章講著一個案例,患者的留置針留了七十多天……
但是,理智告訴阿呆,答話要慎重,因為,我們當前有一個說法:做事留一線,很多時候病人及家屬參考的依據,都是最新版的規章要求。我們醫護工作者有自己的技巧,規則以及說法,但是對於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而言,他們能接受的,絕對不是:「我們之前都是這樣做的」、「我們一貫如此」、「之前都是這個樣子的,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阿呆覺得,這種可選擇的選項,最好不要不詢問意見就直接為患者做決定,可能你覺得最好的選擇並不一定是他們願意的。
「可是,萬一呢?萬一出現問題了呢?這是我的親人,我不願意讓萬一發生,我不了解你們這個行業,不知道什麼技巧,我只認我知道的。」
這個時候,很多話就沒有說出來的必要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堅持。
不過,我們可以適當的為其選擇提供一些信息。
「標準上確實有說留置針留置一般是時間72~96小時,您理解的沒有問題,但是在沒有出現靜脈炎表現的,包括疼痛/觸痛、紅斑、發熱、腫脹、硬化、化膿或可觸及靜脈條索的,同時靜脈情況又很好的,敷貼乾燥的,是可以適當的延長使用期的,這樣可以適當減少老太太的靜脈穿刺,減輕老太太疼痛。
奶奶,您打針這兒疼不疼呀現在?」
「不疼~」
「有沒有什麼不舒服呢?」
「挺好的。」
「可是……」孫女還是在猶豫。
「這樣吧,剛剛說的是我們給的建議,如果您覺得需要更換,和老太太商量好以後,等輸完液了,可以隨時按鈴,我們來幫您更換,您看可以嗎?如果您不想更換了,接下來我們也會定期查看留置針情況,及時拔除,這個您也不用擔心。」
「好好好,那謝謝護士姐姐了。」
事情就這樣友好地解決了,與其說這一期談的是留置針是否需要遵守金標準的問題,不如說,是一種護患溝通的問題,最新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標,有這樣一個點: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患者安全。阿呆覺得,在這兒同樣適用。
在家人生病的時候,最希望的除了其儘快恢復健康,也有一部分希望為其減輕病痛,此時此刻,為其提供一些信息,讓家屬參與到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之中,無論是對患者還是患者家屬而言,又或者對護患關係而言,都是一種極好的選擇。
你們覺得呢?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55BYHABjYh_GJGVnN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