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文章中提到身邊擺攤比較成功的幾家早點攤。
分享這些年,身邊擺地攤的那些故事(一)
其實他們之所以成功,都是有規則可循,口味好、堅持久是重中之中,其次是有好的模式。無論是師徒制的鴨血粉絲湯,還是夜市燒烤,他們都用了師徒制,但前者不如後者的師徒制全面。而福年來的早點攤,更是做到了標準化、規模化、可複製、可持續,不僅是擺攤人應該學習的典範,也是實體店可以拿來效仿的好模式。
聽完這三家擺攤故事,也別激動,因為擺攤成功的人並不多,小吃行業的算機率較高的了。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家擺攤失敗的案例,其中就有我自己的親身案例。
第一次擺攤的經歷,不是賣童裝,而是20歲時和同屋室友賣女裝。室友有想法、有衝勁、還有人脈,每天中午到本地義烏小商品市場拿貨,晚上騎著電動車,帶著貨架和衣服到十幾里的一個工廠門口擺攤。
她有朋友在那邊工廠里工作,帶了很多人一起過來選衣服,前幾晚收入不錯。可慢慢的太過辛苦,最終不到半月就放棄了擺攤,剩下的幾件衣服我們分著給穿了。
這可能是很多下班後擺攤人的結局,進的衣服沒有賣掉,自己穿了,再送給身邊的好朋友們。
雖然結局一般,但那好歹算是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從辦公室走到夜市,從上班族體現了創業的艱辛。
童裝店經營了三年,這段經歷,刻骨銘心,經歷了人生中無數的至暗時刻,人情冷暖,經歷了無數次。
而痛苦的起源,從擺攤創業開始。因為一直從事設計工作,沒有做過銷售,一個人擺攤的過程無比痛苦。
童裝尺碼多,一手4-6個號,買童裝的客戶,一買就喜歡買一套。
做設計時,客戶的要求都能通過PS一一滿足,因此銷售童裝時也是如此,客戶什麼需求都想買足,於是衣服越進越多,本來擺攤就一包衣服,後來慢慢變成好幾箱。又想接單做設計,又想擺攤賣衣服,於是租了門面房,一邊做圖兼職,一邊銷售童裝。
結果可想而知,啥也沒有做好。想要的太多,孰輕孰重總也分不清,有時就算分得清,也沒有辦法平衡。
這一次的擺攤和創業的經歷讓我明白,創業得選擇自己擅長、喜歡且離錢近的行業。
在擺攤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攤主,有賣女裝、女鞋、飾品、小吃、水果等,真正堅持下來的人並不多。
離2014年擺攤,過去7年,除了我開始擺攤就認識的老擺攤人,其它紛紛轉行。
有擺攤賣水果,做的好的,租了一家鋪面,樓下經營,樓上一家人生活起居。老闆有一張貨車,時常有種植水果的地方運來一車時令水果,在繁華夜市銷售。而老闆娘經營家中店鋪,銷售的產品有時令水果、中高檔水果(車厘子、牛油果等)、堅果花生瓜子、以及一些零食飲料。
他們的產品齊全,有引流的大量時令水果,有核心的水果,有標準化、保持期長的零食、飲料以及堅果等。加上十幾年的經營,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還認識一家炸雞柳的攤主,夫妻兩人擺了兩份攤位,一個在學校門口擺攤,主要針對中小學生,一個在夜市繁華區擺攤,針對過往行人、附近小區居民等。
他們的生意也非常紅火,從相識到現在擺攤也有八九年。每天早出晚歸,日曬雨淋,很少間斷。憑著超強的毅力以及好吃的口味,也有了一定的顧客群。
身邊擺攤能堅持下來的人,大多是經營早點、小吃、滷味、大排檔的一些攤主,他們以擺攤為創業項目,將心思都放在了擺攤經營上,從不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用心做好商品質量,無論再難,都會堅持擺攤,他們即使沒有上一篇文章中擺攤牛人的商業模式,也可以經營的很好。因為他們用持久力,詮釋了創業二字。
我是洪大膽,我是標識標牌發光字工廠負責人,定位門店商業營銷顧問,幫助實體店創業者營銷落地實戰。
2020年,我會講至少50天課程,堅持日更,期待不僅可以在創業上聚焦出更好的成績,也能將提升講課的能力,幫助創業者解決真問題的能力。
歡迎您將我的文章轉發至朋友圈,並且關注,關注我的小夥伴可以回復後台:朋友圈運營 ,我會贈送50本關於朋友圈運營、營銷的電子書以及關於擺攤類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