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俄羅斯公開了一個好消息,該國國產MC21大飛機,已經換上了國產的PD14發動機,完成了大飛機國產化的關鍵一步。對於這個消息,國內網友都是感慨萬千,要知道俄羅斯的MC21大飛機,跟我國的C919大飛機是同款機型,兩款飛機的研製時間也差不多,但俄羅斯卻先人一步實現了核心部件國產化,而我國的C919大飛機,到現在都還在使用外國發動機,受制於人。
這種慢人一步的滋味,確實不好受,值得我們進行反思。據了解,在俄羅斯研發國產大飛機時,他們也出現了與我們一樣的情況,他們最開始也是使用了大量的西方零部件,對外國產品非常依賴。但是隨著項目的深入,俄羅斯卻很快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並最終實現了核心部件全國產化,徹底擺脫了對外國的依賴。
俄羅斯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這主要就是因為,俄羅斯在研製國產大飛機時候,態度特別堅定,從一開始就是奔著核心部件國產化的目標去的。而我國在研製國產大飛機的時候,卻表現得非常猶豫,一直是「再等等」、「再等等」,將求穩放在了首位,沒有俄羅斯那種敢打敢拼的精神。
據悉,在國產大飛機立項的時候,我們就遭遇了很多波折。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國產大飛機立項論證時期,我國就產生了爭議,有部分人認為,現在還不到時候,我國許多技術都不成熟,可以先搞搞軍用大飛機,而民用大飛機則還可能以"再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再等等"的思想,就是我國國產大飛機進展遲緩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國產大飛機立項後,這種"再等等"的思想也一直存在。
當時在立項後,大家又對大飛機國產化率的問題,產生了分歧。大多數人都認為,既然要搞國產大飛機,就乾脆一點,將核心部件給全部國產化。但是,這些支持"再等等"的人, 又進行了反對,表示航空科技還不夠成熟,全部國產化會耗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不符合當時的環境。所以在這些人的影響下,我國的國產大飛機,便將發動機和航電在內的重要子系統給包了出去,使用外國產品……。所以就有了後來的CR929,發動機靠俄羅斯,C919發動機靠英美。
雖然在使用外國產品後,我國國產大飛機的研製時間確實縮短了,但這卻讓我們浪費了更多的時間,現在我們想追趕西方的步伐,研製先進的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就的投入比當初更多的資源和時間,這根本就是犧牲未來換來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了,不能再讓這種"再等等"的思想,繼續存在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