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減負」要落到實處,不打擾是對教師最大支持

2019-10-29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最近,湘西女教師李田田捅了「馬蜂窩」。她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一所鄉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反映她所在的學校自開學以來幾乎每周都有檢查;學校經常深夜開會,商量如何掃地,通過檢查;老師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準備檢查材料。「隔兩天,我們就要帶學生大掃除。停課掃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語文課已停滯不前。」

作為一個曾經受惠於希望工程,後來考上定向免費師範生,大學畢業後回鄉村任教的教師,李田田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通過這一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李田田顯然對鄉村教育的這種現狀很不滿。她所在的學校一直缺老師,老師們的教學任務很重。「我喜歡教書,所以不覺得辛苦,辛苦的是其他的,是那些沒用的檢查。」

李田田反映的問題引髮網絡關注,永順縣教體局要求她刪除文章並連夜進城說明情況。李田田感到惶恐,在網上求助。事件持續發酵,永順縣教體局「滅火心切」的官僚作風和形式主義被網友痛批。隨後湘西州委領導到當地學校核查,並安撫李田田,承諾會整頓永順鄉村教育現狀,少些形式主義。

李田田安全了,網友的心放下了。形式主義在今天較為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不僅僅在教育領域。這裡暫且不表。只說說教師負擔重,這確實是普遍現象。很多學校教學檢查、評估競賽等項目繁多,大量材料要準備,一疊疊表格要填寫,教師成為「表叔」「表哥」。再加上各種社會性事務進入校園,如衛生宣傳、下鄉扶貧等,嚴重擠壓教師的休息時間,甚至擠占正常的教學時間,影響教學進度。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便提出要「下大力氣為教師減負」,今年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出台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准開展。

今年9月,《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正式通過,教師減負也有了政策依據。

但事實上,從李田田發文反映的情況來看,地方教師負擔依然很重,而且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教育部要求的目錄清單並沒有出台,很多地方為教師減負還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流於形式。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除此之外的任務都不應該加到他們身上,至少不應強迫施加於他們身上。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不需要也不應該有文山會海。很多時候,不打擾,是對教師和學校最大的支持。

因此,為教師減負必須儘快落到實處,不僅要有目錄清單,而且要允許並鼓勵教師舉報、反映與教學無關的事務進入校園。要讓李田田這樣的教師不孤單、不惶恐,有渠道維護自己權益,能理直氣壯地拒絕與教學無關的事務。而教育行政部門則應成為清凈校園的守護者,創造環境讓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本刊評論員 羅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BeXFm4BMH2_cNUgmu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