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登珠峰,為了山與心的召喚

2020-05-25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原標題: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登珠峰,為了山與心的召喚

1960年5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我國登山隊登頂珠峰

在貢布老先生的回憶中,確認登頂珠峰那一刻的感受是:「天快要亮了,走著走著,發現再走都是往下走了。」就像人們耳熟能詳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看似平淡的一句話,蘊含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極限登攀。

那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時二十分左右。中國登山隊隊員王福洲、貢布、屈銀華登上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地球之巔。

時光已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亘古矗立的珠峰,見證著一代代中國登山隊員的攀登。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登頂珠峰,隊員潘多成為第一位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這一次,中國登山隊還完成了珠峰高程測量,標定了「8848」這個無數人熟知的數字。

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奧運聖火輝映著五星紅旗,在地球之巔躍動。

如今,中國登山人已經登過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登過了世界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遍覽絕頂,豪氣干雲。無高不可攀是這支隊伍最驕傲的勳章,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也沉澱在攀登的每一步里。

回首攀登的每一步,都由集體的力量凝聚。

回到60年前的首次登頂——就在登頂前幾個小時,在海拔8700米左右,面對兀立於前的「第二台階」,劉連滿主動蹲下當「人梯」,讓三名隊友踩著自己的肩膀打下鋼錐、攀上天險。他卻累得無法再挪動半步,只能停下沖頂的腳步。昏昏沉沉之際,劉連滿用鉛筆在日記本上寫了一封簡短的訣別信:「富洲同志,這次我沒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任務由你們三人去完成了。我看氧氣瓶里還有一些氧氣,留給你們回來時用吧,也許對你們下山時有些幫助。你們的戰友 劉連滿」

當登頂返回的三個漢子看到劉連滿奇蹟般向他們招手時,在頂峰都不曾落淚的他們,抱頭痛哭。劉連滿在生死極限中留下的氧氣,也為他們順利返回注入了寶貴的動力。

如果再將時間向前推兩個多月,人們看到的,是一支集結在珠峰腳下,由214人組成、平均年齡24歲的中國登山隊。正是所有人的同心協力,打破了「不可能從北坡登頂」的斷言,最終托舉起登頂那一刻的榮耀。

回首攀登的每一步,都烙印著接續奮鬥的信念。

1975年再度登頂時,登山隊員利用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台階」最難攀登的岩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到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已有約1300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這座梯子成功登頂,他們將梯子稱為「中國梯」。

最早的珠峰「中國梯」。

2008年,「第二台階」處換上了一架新的「中國梯」。從劉連滿到前後兩代「中國梯」,講述著中國登山隊艱辛質樸、甘為人梯的故事。「中國梯」激勵著人們向攀登中的一切「不可能」發起挑戰。超越極限的同時,也在超越自我。

六十年來,一代代中國登山人奮鬥犧牲,一次次與頂峰對話,淬鍊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中國登山精神。由此溯源,在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奔流的精神長河中,閃耀著無數這樣攻堅克難,闖關沖頂的時刻,匯聚成全民族生生不息的財富。珠穆朗瑪巍巍無言,也在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

六十年來,一代代中國登山人身影在變,不變的是那面飄揚在地球之巔的五星紅旗,為這支隊伍凝聚起最深沉的力量。當下,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正展開又一次沖頂。日新月異的時代,帶來更多新技術應用,將更為精準地測定珠峰海拔。而從時光深處生長出的那份信念,歷久彌新,標註著矗立在中國登山人心中的精神豐碑。

這是山的召喚,更是心的召喚。

本期編輯:王亮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czJSnIBfGB4SiUwIXbN.html